萬多梓道:“老弟,咱倆這也算有緣,現在一起來到清朝了,背井離鄉的,怎麼說也算老鄉不是,出門在外就得互相照應才是呀。”
杜漢三現在已經不像開始那麼焦慮緊張了,此刻聽到萬多梓說這些話,心裏明鏡一樣:這貨怕了,怕留在這無法適應這個時代。想想他說的也對,他倆可不就算老鄉咋的,純老鄉。事到如今說什麼都沒用了,畢竟來時搭一趟火車來的,總不能把他扔下不管。杜漢三想到此處,對萬多梓說:“老哥,咱們倆現在處境很不樂觀,這樣吧,我們先離開這裏,老在這呆著也不是個事,找個地方咱們先住下來,再想辦法。”
萬多梓心多少穩當點了:“好吧,咱們先離開這,找個館子喂喂肚子。嘿嘿,幸好我兜裏還帶著三千多塊錢,窮家富路呀......"杜漢三險些暈倒,真想上去照他那大胖臉先抽十塊錢兒的。萬多梓見杜漢三表情無奈的看著自己,以為他怕花錢才這樣,又補充了一句:“放心,老哥我請客,不能讓老弟你破費,嘿嘿......"
杜漢三徹頭徹尾的被他整崩潰了——這廝,跟好人比差半個月!
萬多梓這時也回過點味來了,心想:“對呀,清朝不花人民幣,這事弄的可真丟人,看來我這三千多塊錢是廢紙了。“想到這他把嘴閉上不說話了。
在這裏需向各位看官交代一下,杜漢三穿越到了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東北,他二人所處的地界,屬盛京(今日之遼寧)海城縣管轄。這一年也正是日俄戰爭爆發的那一年,腐敗的清政府竟宣布中立,允許日俄在中國的領土上發動戰爭。,日本、沙俄把勢力滲透進了東北,再加上官府橫征暴斂,一時間胡匪四起,嘯聚山林,打家劫舍,老百姓在多重壓迫下身陷水深火熱之中。
言歸正傳。兩人步行走出二十餘裏,終於見到了一處市集,此地名為十三裏堡。雖說地方不太大,但人來人往的也是熱鬧非常。市集的外圍都是用土坯築建的泥牆,裏邊做買的做賣的,男女老幼形形色色的人穿梭不息。杜漢三往街邊一看,飯館茶樓也有一大排,嗯,還真有點餓了。
走進人群裏,才發現自己的衣著打扮跟眾人格格不入,大家都用驚詫莫名的表情看著他們倆,張大嘴巴看動物一樣的看著這對天外來客。
杜漢三有點尷尬,一揮手示意萬多梓快走。二人老鼠過街般穿過人群,杜漢三往街邊看去,一家鋪麵,門臉不大,上書四個大字,“劉記當鋪”,眼前一亮,對萬多梓道:“身上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沒,咱們進去當了,當點錢先換換衣服再吃頓飯。”萬多梓看了看自己身上,其實他身上的西裝就花了上萬塊,可惜沒用呀,手上的表倒是能當點錢花。“那就把我這塊表當了吧。”萬多梓邊摘手表邊說。杜漢三看了看,是塊好表,對萬多梓道:“非常時期,老哥你就先忍痛割愛吧。”伸手接過手表,走進當鋪。
當鋪的掌櫃是個老者,六十多歲年紀,一身淡藍色馬褂,花白的大辮梳在腦後,倒有幾分氣度。杜漢三把表往上一遞,:“老先生,您看這表能當幾兩銀子。”
當時表這個物件從西洋已經流入中國不少,隻是尋常百姓對於這個新奇事物還是不太了解的。像這個開當鋪的掌櫃,也常有人拿表來他這典當,對這種業務老者還是不陌生的。老者接過手表,沒看表先看了看他們,也覺得他們這身服飾和發型好生奇怪,但買賣人掙的是錢,管別人穿什麼呢。老者仔細看了看這塊表,:“二位,這塊表確實是好東西,我也不少給你們,給四兩半銀子。”
杜漢三心想自己對清朝的貨幣不太懂,這四兩半銀子是多少錢還真弄不清楚。一想算了,看這老頭也算厚道之人,能誇這表是好表估計不是奸商,當就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