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3 / 3)

他一口氣說了這些,聲音低沉,但她聽了,卻能感受到他內心的一種激動……

這以後,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很多這樣的日子。

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結婚了。

回過頭來看,他們的相處,似乎是大哥唐義精有意安排的。再往前追溯,在唐一禾還在國外的時候,唐義精就曾在熊明謙麵前有意無意地經常說起他,似乎也是為了讓她心裏留下他的印象。或許唐義精早就考慮到五弟的年齡不小了,但因為求學無法談及婚事,作為大哥的他,不能不為弟弟回國後的婚事事先做些籌劃,做點鋪墊,免得臨時倉促,耽擱太久。

是為當大哥的良苦用心也!

在我首次去到武漢的一些日子裏,我與熊明謙姥姥坐在她的客廳裏,談起往事。在經曆了許多苦難滄桑後的她,這會兒的回憶顯得平靜、從容,她說話細聲細氣,從表麵看似乎沒有大的感情波瀾。但從她的談話中偶爾停頓下來,進入沉思和回憶時,我依然可以覺察到她心靈深處的一份沉重。

她還與我談起一件事——這件事我從來未曾從其他人的口中聽說過,眾多的回憶文章中也未寫到過。但這件事就很能說明當時唐家家況的艱難、唐一禾在巴黎時經濟上的困窘,從中又能體味熊明謙姥姥對愛情、對藝術、對生活的特有態度。

是這麼一件事:唐一禾在巴黎美術學院畢業後,要回國了,卻身無分文,回國的旅費成了問題。一位好心的女同學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給了他600銀元,才使他解決了問題。熊明謙在婚前就聽唐一禾說起這事,她結婚時父親給了她400銀元做為陪嫁,她便將這400銀元交給唐一禾,用於還那位女同學的錢。還欠200元,打算以後有錢了再還,但後來與這位女同學失去了聯係,這事便不了了之了。

我聽著熊姥姥講述著這件事,景仰她年輕時不計較錢財、與心愛的人同甘共苦的精神,同時對那位不知名的女士的慷慨解囊懷有一份感激之情。

24

新的學期開始了,唐一禾回到了武昌藝專任教。

在這之前,唐一禾接到了徐悲鴻先生的邀請函,要聘他到徐悲鴻主持的中央大學藝術係執教。徐悲鴻留法期間,也在巴黎美術學院學畫,是唐一禾較上屆的同學,當然知道唐一禾在繪畫上的造詣。他回國後執掌中央大學藝術係,深知高素質師資對教學的重要,正四處廣招賢才。得知唐一禾回國後,他自然不會忽略這位巴黎美術學院的高才生,邀請函立即追蹤而至,想將他羅致而去。中央大學比起武昌藝專這所私立學校來,條件自然要好,聘金也就不菲(而武昌藝專卻經常發不出老師的薪酬)。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唐一禾接到他的信,讀後淡淡一笑,遂將信交給大哥。唐義精讀後,對他說:“徐先生也是求賢若渴。主意你自己拿吧。”唐一禾說:“我知道怎麼做。”

他給徐悲鴻回了一信,婉言謝絕了他的聘請。

他決意留在武藝,他不可能拋棄他最初的乳娘。他要協助親愛的大哥,與大哥同舟共濟,為大哥分憂解難,一起支撐這所大哥傾注了全部心血卻仍處於頑強維係的學校。

這對於徐悲鴻先生來說,未能羅致到唐一禾,總覺得是件莫大的憾事。後來他看過唐一禾回國後創作的一些畫後,對武藝的人說:“唐先生是一個很有才氣的畫家,你們武昌藝專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很幸福呀!”

唐一禾在武昌藝專擔任教務主任和西洋畫主任。

留洋回來的唐先生要在學校開課了!——這消息在學校傳開,同學們奔走相告,興奮異常!他們雖然對他不熟悉,但都聽說過他,還看過他的畫。因為他在法國的部分畫作、還有他回國後給唐校長和蔣蘭圃先生等人的畫像曾在學校的陳列室展出過。特別是他的人體畫,質感和色彩都十分出色。如在禮堂展出的一幅男人體,暖灰色調子,頭和手畫得很概括,軀幹則畫得非常精彩,用筆如行雲流水,爽利瀟灑,肌肉結實且富彈性,使人似乎可以感觸到體溫和血脈搏動,給大家的印象極深。大家早就盼望唐先生能到學校來任教,並希望得到他的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