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子籌辦起來了,但問題卻很多。一是沒有設備,二是沒有材料來源,三是職工文化水平低。在困難麵前,外婆充分顯示出了她的智慧和組織才幹。她帶領工人爬山越嶺采集中草藥。她還在廠裏成立技術研究會,試製成安福消腫膏、龍丸、八桂丹等中草藥,供應紅軍和蘇區人民。全廠上下團結一致,生產熱氣騰騰。後來這個廠子發展成為有五個車間、具有相當規模的綜合藥材工廠:製藥車間,利用中草藥按西藥型製做中成藥品;敷料車間,可以生產醫用紗布、脫脂棉和急救包等;酒精車間,利用蒸餾燒酒的方法製造酒精;水劑車間,生產急救水、龍膽酊、碘酒等;器材車間,能製造手術刀、鑷子、鉗子等器械。這樣,使得在藥材品種和數量上都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前線的需要。1934年,每個戰士都能夠種上牛痘。到長征開始時,主要依靠這個廠子的產品,給部隊配足了三個月的藥材用量。衛生材料廠幹部群眾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多次受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的表揚和稱讚。外婆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這期間的一個日子裏,外婆突然接到外公從瑞金寄來的一封信。外公在信中告訴她:他又一次遭到王明路線的打擊,被撤銷了蘇區團中央局宣傳部部長的職務,派往上海團中央做組織部幹事。寄出這封信後,他就立即單獨上路了。
外婆將信讀了好幾遍,然後將信默默地收起。她知道外公是冤屈的。早在前幾期的《青年實話》中,她就讀到了好幾篇批判外公所謂“右傾機會主義”的文章,還指責他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時領導了反聯共反國際的小組織,等等。這說明王明集團還在算老賬,對不同意見者施以報複打擊。所以外婆對此並不感到吃驚,隻是在心裏默默地遙祝親人一路平安。
這是外公與外婆結婚以後的第三次分別。
不久,衛生材料廠搬回到瑞金縣城郊區。她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遭到“左”傾路線的打擊和迫害,但對此除了憤慨,她能做些什麼呢?然而她卻是一位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的女性,她的行為表明了這一點,有一件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一天,她在路上遇到了由衛兵押著從批鬥會回禁閉室的鄧小平。此時鄧小平被指控為“羅明路線”的追隨者和“富農路線”的執行者,被撤了職,正在遭受審查和批鬥,人也變得瘦弱憔悴。外婆關心他,同情他,便攔往他問詢他的境況。鄧小平對她說:“我餓壞了,肚子根本吃不飽。”外婆聽了,心裏十分難過和心酸。之後她立即用一塊銀元買了兩隻雞,並親手做好,然後捎信給衛兵,要他們帶鄧小平到她那裏吃雞。鄧小平一頓吃完了一隻雞,剩下的一隻她又讓他帶回禁閉室留著下頓吃。這看起來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外婆不怕連累自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公開關心、支持受王明路線打擊的人,同時也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她的一顆心,就是這樣像水晶般透明、純淨。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又表明外婆在愛情上忠貞不渝、患難與共的真摯情懷。
一天,一陣由遠而近的“得得得得”的馬蹄聲叩響在進廠的石子路上——一位大人物突然下到廠子裏“視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