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在他們背後,還站著數量更為廣大的、心情更為急迫的他們的家長、親戚和朋友。眾所周知,中國有13億人,他們都可能是我們這套叢書的讀者和受益者。

麵我將要談到本書的編輯過程。但在此前,我先要講述一件使眾位驚奇的事:

我是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老北京”,但我卻從來不是四合院中的居民。我住的是一座美國人建造的歐羅巴式的大院,院子裏有十幾座哥特式風格的小洋樓,有茵茵的綠草地、搖曳的花朵和繁茂的藤蘿架。這座奇特院落的名字叫“協和大院”,是20世紀10年代,用庚子賠款,與北京的協和醫院一並建造的,顧名思義,它是當年在協和醫院工作的美國大夫們的家園。

今年春天,就是在這片陽光燦爛的綠草地上,我閱讀著從美國飛來的一篇篇來稿,大約一共有300萬字之多。我讀得很慢,有時被手上的當代美國社會生活所吸引,有時抬頭看著眼前的已曆盡百年滄桑的美式小洋樓,一腔思緒飄浮在這奇妙的重合裏,似夢似幻,亦假亦真。

本書的80位作者全部來自美國。

其中,有極少部分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有一小部分是從台灣和香港來的技術移民,多數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從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除了少數幾位,基本都不是作家,而是工程師、教師、商人、公司職員、藝術家、打工者、家庭婦女……他們之中,有白發有黑發,有的愛吃西餐了,有的依然鍾情於中國的餃子。

他們是300萬在美華人中的一分子,像美國山桂花一樣散漫於美利堅遼闊的土地上,各自風姿多彩地爛漫著。文學寫作不是他們的職業,卻也成為很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表達方式,成為支撐他們心靈的精神慰藉。

其實他們寫得挺苦的,瘋狂的工作和沉重的生存壓力下,還堅持著以信念鋪紙,以血淚做墨,一筆一劃地,用我們中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塊字,記錄著他們的生活真實,執守著他們對土地、對生存、對世界、對內心、對人類的思考。嘔心瀝血!

他們為的不是名,不是利,不是身份、地位、綠卡、成功、麵包、洋房、汽車……而隻是想讓世界傾聽到他們的聲音。

站在他們的這些文字麵前,我恍然置身於驚濤拍岸的大境界,千堆雪浪花打濕了我的頭發、臉頰、衣衫。但我知道,我身上最濕的部位,是我的眼睛!

500多年前,中國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忠臣,名叫於謙,曾留下一首中國老百姓婦孺皆知的詩《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我覺得華人在美的創業路程,就是“千錘萬擊”,就是“烈火焚燒”。同時,也有許多先驅者“粉身碎骨”,為後人鋪下了越來越堅實的路。

從修路的苦仔,到今天的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美華人經過痛苦的蛻變,逐步完成了生長的過程,終於張開了美麗的翅膀,向藍天飛去。

這個完成自身的過程,也是為繁榮和富強美利堅,做出了屬於他們的一份貢獻的過程。寬廣的美利堅敞開胸膛接納了華夏子孫,而我們這些勤勞的同胞,也以自己頑韌的苦幹和驕人的成績,回報了這位仁慈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