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提到150年前,是因為就在那時,第一批華人登上了美利堅大地。雖然今人愛用“白駒過隙”或“彈指一揮間”來形容時間的飛速流逝,但是這150年可是一個長長的曆史隧道,僅就華人在美創業史來說,就發生了極其不可思議的、覆地翻天的巨變!記錄下這些珍貴的曆史,不僅對華人是意義重大的。它對美國的建國史,對人類文明史來說,也是一個貢獻。
全世界的華人中,從來就不缺少先行者。已經有了許多的白紙黑字,不斷豐富著這部令人驕傲的曆史。而在這個轟轟烈烈的進程中,擺在眾位麵前的這部“美國新生活方式叢書”,也做出了一個方麵的獨特貢獻,這就是“當代”二字——是的,我們的感情寄予在正佑護著我們的頭頂上的這片朗朗青天!
這就是說,在我們之前,無論是在美還是在華、無論是用漢語還是英語寫就的文字,多是個人的小說創作,虛構和淡化、美化的成分占了絕大的比重。而像我們這套集體多人的,完全紀實的,全方位、多角度、不走樣地記述各人在美酸、甜、苦、辣、鹹的大型叢書,是第一部。因而,它具有開創性意義,它是美華文學史上第一套大型的社會紀實散文叢書。
據我們了解,它也是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召開首發座談會的第一部華文書籍,為此,我們作為來自中國的編輯和作家,深感榮幸!
前麵提到我年邁的父母。他們雙雙是知識分子,上個世紀40年代畢業於北平中法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開國元帥之一的陳毅先生,就是從那所大學走出去的。我父親如今已經離開工作崗位在家休息,在本書早期的編輯工作中,他幫我做了大量拆閱工作。常常的,他的拆閱被稿件的真實敘述所打斷,手上舉著剪刀,就那麼忘情地走進了另一片世界。
望著這麼一個動人的剪影,我慨歎:真實永遠是文學的第一生命。在真實麵前,文學的種種技巧都顯得黯然失色。我也就越來越對本書產生信心——在中國大陸每年出版的10萬種圖書中,我們這套叢書會以實實在在的內容,無愧於為它掏錢的讀者,肯定會得到中美讀者的熱烈反響。
眾位可能不深知,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全麵進步,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美國人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廣大中國讀者的關注熱點之一。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觀念全球化、心理全球化——全世界處處無所不在地飄動著“全球化”大的今天,很多中國人的觀念。早已十分自覺地在世界的多元格局中激越地跳蕩。
特別是青年一代,更是渴望像所向披靡的一樣,迅速打通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民族的,宗教的、人種的、醫學的、哲學的、曆史的……所有壁壘,極早地做成一名世界公民。他們的夢正瑰麗,急迫地想了解美國社會的方方麵麵,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來反觀自己的昨天、印證自己的今天和憧憬明天。他們尤其希望了解美國最新的社會發展情況,以增大其輝煌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