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簡雍節節敗退,徐庶終於坐不住了。這種結果無疑證明自己的策略有誤,再不趕緊采取點措施,不但簡雍名譽掃地,而且主公也會下不來台,那要自己這個軍師還有什麼用?
進退自如、張馳有度,年輕又不失沉穩、老練卻不乏朝氣,難怪主公對陸軒讚賞有加,他的表現在同輩當中無人能及,前途絕對不可限量。江東陸氏早已沒落多年,什麼時候蹦出來這樣一塊寶呢?
相比於簡雍的咄咄逼人,陸軒一直沒有過份的舉動,而且似乎沒有使出全力。徐庶看出他在有意給彼此留下餘地:“做事先做人,陸軒此舉足見其寬廣坦蕩,相信他來新野還是很有誠意的!”
既然人家一片誠心,那咱們也得拿出態度,至於什麼“反複無信”就別提了,這種問題對於陸軒根本不在話下,再說各路諸侯全都算在內,又有誰沒這麼幹過?作為同學兼好友,公孫瓚對待主公可謂甚厚,但是為了抗曹保身,主公不也得投靠弑友仇人袁紹麼?心照不宣的權術而已!
陸軒想落腳荊州已確然無疑,主公更是渴望早日脫困、一飛衝天,既然雙方利益相同而又實力不足,聯合就成為必要的手段;至於今後蛋糕如何分配,現在誰掌握主動誰就有優先權!
徐庶先看了簡雍一眼,示意他就此打住,這才沉聲說道:“徐庶不才,有一句話不知可否明言?”
簡雍悲愴萬分,因為這代表他已經出局了:“我一肚子本事還沒使出來呢,就這麼稀裏糊塗敗給陸軒了?”然而徐庶的軍師權威難以侵犯,不甘心也要以大局為重,忍了吧!他扭頭重重吐出一口濁氣,臉色已經有些蒼白。
劉備卻是一喜。他可以不在乎簡雍失利,卻無法接受陸軒處在上風,因為這將導致局麵失控,最後主動權握於誰手就很難說;現在徐庶出麵他頓時安心不少,暗想:“元直肯定想到了別的辦法,隻是他會跟陸軒說什麼呢?”
陸軒也猜不到徐庶要問什麼,他迎著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忽然感到有點兒小興奮,當即謙遜一笑:“先生必有高論,在下洗耳恭聽。”
後世對於徐庶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有膽有識、才略出眾,在劉備低穀時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也有人說他能力平庸而缺乏忠義,對劉備唯一的貢獻就是推薦了諸葛亮。這兩種說法導致眾多高手旁征博引各持己見,相關的口水戰役更是屢見不鮮,如果徐庶知道自己倍受後人關注,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依陸軒來看,一些文學作品對徐庶的描寫確實有些誇大,可絕對達不到判若雲泥的程度;而且劉備身為蜀漢先帝,就算用人再“不明於察”,也不會器重一個庸碌之輩長達八年吧?
在史書中留下印記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他們的名字能流傳百世也必然各有道理;麵對逝者如斯的悠遠時空,任何設想都不足以複原曾經的故事。徐庶先生,陸軒有幸在此候教了!
徐庶在發問前已經思考了一會,這時見陸軒接話,又斟酌了片刻才說道:“承遠年少有為並且久在軍伍,必然知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當今戰事頻起,諸侯無不以‘兵’為割據之本,請問承遠對此有何看法?”
政治談判重要的是含而不露,能在詳和氣氛中完成激烈對壘、從而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如此方是真正的高手。徐庶雖然對陸軒重新有所認識,但利益麵前餘者皆輕,這才以“兵”為由引出正題:“年輕人胸懷大誌是好事,不過想跟主公這樣的英雄齊頭並進,必須有一定的本錢才行。任你好話千萬、口才無敵,關鍵時刻還得刀槍底下見真章,曆代江山沒有用嘴拱出來的吧?”
陸軒暗想:“你說起話來七拐八繞,無非是想讓我承認兵力的重要性,接著就會打聽我的家底,可惜我絕不會按你劃的道兒走!”他在心裏合計了一下,這才說道:
“自從混沌初開造化陰陽,萬事萬物便存在成住壞空的盛衰輪回;高祖功垂千秋開創大漢洪基,經過四百多年卻也日漸式微,正如草木由榮轉枯在所難免。氣數注定,不是人力所能違背和扭轉的。”
“縱觀近二十年,先有張角掀起黃巾滔天之亂,令社稷搖搖欲墜、危如累卵;後有何進、十常侍、董卓等臣蕃相繼弄權,暴戾凶殘更令朝野驚栗、四海動蕩。有漢以來離亂之甚無出其右者!”
“何進等人雖已作古但卻遺禍無窮。如今曹操顛覆朝綱挾製天子,各路諸侯手握重兵作虎狼顧,這萬裏江山名義上仍屬漢室,可早就烽火遍布、滿目瘡痍!而比比皆是的累累白骨上,又有幾多無辜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