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出門在外,能聽到鄉音,雖沒有兩眼淚汪汪,可那份感覺卻是老呆在家裏的人無法想象的。
早就聽說我們通山人在西安做石材生意的幾乎有一條街。想知道老鄉在外還好嗎的願望。搭車直奔“太華路石材城”,輾轉幾個地方,見到了一個門麵上寫著“通山石材”,卻大門已鎖,向旁邊的人打聽說是有事走了,又轉到另外一些鋪麵找,在一家“楚石材”的門口我停了下來,見一小孩出來,於是我拉著他問,這裏有湖北通山人沒有?小孩好奇的看著我連點頭,並忙著跑進屋裏叫人,我跟著小孩穿過滿是大理石的門麵進來,見一中年男子正坐在床上看電視,我用普通話問:“請問這裏有通山人沒有?”那男子也用普通話回:你找通山人幹嗎?當我說我也是通山人時,他馬上從床上跳起來改用通山話說:你是通山人?我也興奮的用通山話說,對,我是通山人,於是他把我帶到前屋坐下並忙倒茶。
他叫陳開鴻,1997年開始來西安做石材生意。
自我介紹並說明來意,聽說我想見見在此的通山人,他馬上用手機聯絡近處的老鄉,在他打電話時,桌上有一張鋼筆書法引起了我的注意,開鴻說是他自己寫的,他說他在做生意之餘跟毛才奇學練書法,我驚喜的說毛才奇老師也在這裏?他點頭說是,於是我又讓他馬上跟毛老師聯係,一會五六個老鄉聚到了一起,毛老師見到我熱情的如見親人。
毛老師說他是三月份出來的,邊畫畫邊幫人搞裝璜設計,並說不久前去了一趟延安,很感動。他說他對西北地域的風土民情興趣很深,爭取多拿些作品回家鄉。毛老師的畫,在整個鹹寧地區是有影響的,家鄉知道他的人的更多。
我笑說我是來西域尋夢的,毛老師竟然也有同感:對對,我也有尋夢的感覺。說起通山在外的故鄉人,毛老師於是對陳開鴻說:生意要做,你的字不錯,書法一定要堅持練,長夜的麻將少打,在外邊更要活出通山人的人樣來。他那一口通山的黃沙腔聽得我們開懷大笑。
當聊起西安的“羊肉炮饃”,老鄉們一個個搖頭說隻吃一碗,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不慣。說起西邊的“大碗”、“小碗”,大夥笑說那大碗端出來簡直是個小臉盆,讓你嚇一跳,這就是西邊人的實在。
老鄉們說在石材城旁邊有個通山人辦的“熱幹麵”店生意很好,許多西安人吃了還想,就是嫌份量太少,一次能吃五碗。
老鄉們的一個個笑話,說起了濃濃的鄉情。
一個7歲的小老鄉叫吳唯,與我見麵有緣,他是今年春隨父母來西安的,見到他父親帶著口罩在太陽下磨大理石的樣子,深感在外做事掙錢的不易。
老鄉們大多是一家租一個長長的房子,前麵是門麵,後麵是住房,中間做飯,一家人能在一起,辛苦掙錢比在家裏可觀,雖然背井離鄉。
吳唯在我要走的時候,不讓我走,實在是看留不住了,就說要跟我一起回通山,他父母好說歹說也無用,真告別了,他竟放聲大哭了起來,他的哭聲讓我酸楚難忍,隻好加快離去的步伐。
鄉音鄉情,癡情不改。
故鄉親人,他鄉走好
2001年5月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