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精神 (1 / 1)

媽媽出生在四十年代一個“抱媳望子”的家庭裏,由於這種不協調的婚姻導致媽媽在7歲那年父母離異,那種生離死別至使今天的媽媽還常說不喜歡陰天,每每陰天總是有一份刻骨的思念纏繞在她的心裏。

媽媽在外公繼外婆的身邊過了十一年思念、痛苦、壓抑、懂事的日子,18歲那年嫁給了我的父親,也許是天意要讓媽媽嚐盡人間艱難苦楚,父親10歲沒有了母親,家裏也有一位繼母,繼母是個比較刁鑽的老式婦人,加上爺爺和父親常年工作在外,至使媽媽在奶奶的身邊過了近10年的艱辛日子,她總是吃最差的,穿最破的,做最重最累的活,但媽媽從不言說,把一切都埋在心底。

在我8歲那年,在外工作的父親把媽媽及我們兄妹3人從老家、從爺爺奶奶的身邊帶到了外麵的世界。

僅僅上過兩年學的媽媽,為了生存,為了不落後於人,她從頭學起:學算盤、學中藥、學製劑、學西藥、學拉丁文。媽媽在中藥房上了20多年班,直至退休沒有出過什麼差錯,而且每到一個地方總是留下一個心地善良態度好的美名。

由於父母都在醫院工作,幾乎常年斷斷續續的有親戚,甚至親戚的親戚,乃至鄉鄰的鄉鄰來家裏找爸媽看各種各樣的病。爸爸在醫院任職,常年忙碌於外麵的工作,加上在家鄉出來得早對家鄉的感情比較淡薄,那麼這些來看病的人幾乎都是媽媽接待。

媽媽除了要帶這些人去看病外,還要弄飯給他們吃,經常一家子正在吃飯,突然呼啦啦來了幾個人,媽媽總是丟下碗筷趕緊去做飯,年幼的我總是不高興這些人的突然到來而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而且許多來看病的人錢總是帶得不夠,媽媽不但要給人貼補藥費常常還要給回去的路費,這時候也會招來爸爸的不開心,畢竟那時候的家庭也不寬餘,我親眼看到媽媽找單位的人借錢給來的親戚,這些都是不可能有還的。可媽媽總是姿態很高的說,一文錢不落虛空,富貴貧賤都是命,不可不幫的。

記得有一次又來了幾個大個的男人,其中有個是輕度弱智,媽媽在給他的一碗麵條裏的最底層加了兩個雞蛋,當他吃到最後的雞蛋時抬頭看了媽媽一眼,那一瞬間我看到了人世間最感激的眼神。直到多少年後,看到《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的石光榮對他家鄉人的那份感情,恍惚那就是我媽媽的寫照。

媽媽好不容易把這個家庭過平穩,孩子相繼長大,回首間自己竟已是皺紋滿麵,體弱老態的暮年。可是媽媽仍不落後,退休後的媽媽除了帶孫子和看書外還為我們做拖鞋,在院子裏種些時令的花草什麼的。當然老家來看病的人常常還有,隻是老家的人比從前富裕多了,不用媽媽再貼錢了。於是媽媽常說,窮沒有根,富也沒有種,人要懂得爭取一切又看淡一切,要知道抓一把撒一把。

媽媽的精神總是鞭策著我,讓我不甘落後而又不去強求,讓我自強不息而又坦蕩做人!

媽媽的精神總是鼓舞著我,讓我多行善多施舍,讓我貧不卑富不驕,讓我遇急不躁,遇事心平,隨遇而安。

媽媽的品行深深的影響著我,她那份和謁可親,那份倔強和嚴厲,那份寬容與大度,那份與人為善,與世無爭的一切總是讓我刻骨不忘,受益終身!

2003年5月29日於鳳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