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一名禦前內官跑入奉天殿,其慌亂的神色加重了殿內殿外所有人的擔憂。
“啟稟陛下,大同羽書來報,大同總督軍務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左參將石亨率軍與韃賊戰於陽和城外,全軍覆敗,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戰歿!”
這道邊報無異於晴空霹靂,終於將仍在幻想的某些人徹底震醒,九卿意識到,和平的窗口已然關閉,大戰在所難免!
宋瑛是駙馬都尉,尚明成祖朱棣第四女鹹寧公主,後襲父爵為侯。陽和一戰,不單讓總兵官朱冕丟掉了性命,還搭上了一個駙馬都尉,且參戰士兵鮮有生還者,鎮守太監郭敬躲在草叢中撿了一條命,而大明首屈一指的猛將石亨臨戰開逃,一路狂奔逃回大同城,得以活命。
大同守軍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之一,論裝備、參戰人數,絕不在韃賊之下,卻被韃賊吊打,可見“太平”軍戰力是多麼的不值得盲信!
皇上臉色鐵青,“朕將親征!”
禦駕親征,這是正統皇帝的必然選擇。大同邊塞是大明必救之地,一旦落入敵手,往東南至京城之間,再無堅固城堡可拒敵,京城勢必危在旦夕,要想免於遷都“南渡”,隻有集結大軍迎戰韃賊一條路可走。
而要將平時分散於各地,將領與士兵錯開、各不相知的軍隊集結起來,組成一支大軍,且臨戰時號令如一,令行禁止,後勤補給有差必應,讓龐大的軍事機器高效運轉起來,這唯有天子親自統軍方能做得到,換任何一個人統軍都無此能耐。
“請陛下三思!”
王直等人跪地頓首,力勸皇上不必身臨險境,可派遣良將領軍開赴大同。眾人的勸諫語氣極其誠懇,但未免有迂腐之嫌,事發突然,軍情萬分緊急,不容有任何的延宕,故而大明根本就來不及詳議,無論是算政治擔當、軍事調度這樣的大帳,還是算士氣、效率這樣的小賬,正統皇帝都是非親征不可,除非大明不想從速應戰!
事已至此,作為天子近侍輔臣的內閣閣僚心明如鏡,不想枉費口舌,曹鼐、陳循、苗衷、高穀聚在一處,開始商議大軍的配給事宜,以備天子谘詢。
這次出征共動員最精銳的京軍二十餘萬,從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在京操練者中選調,每人賜銀一兩、胖襖褲各一件、鞋兩雙、足夠一月用的炒麥三鬥,共發配兵器八十餘萬件,另外,每三人配驢一頭,以載輜重。
天子率二十餘萬大軍開赴大同,隨行的內外官自然不會少,多半要把半個朝廷移往大同。隨行大員須及早排定,以便大家盡快準備妥當。首席太監王振當在其列,不可或缺,而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一人管軍務,一人管後勤補給,此二人必須隨行。首輔曹鼐隻怕也要從征······
禦座上的皇上思慮良久,斷然道:“卿等所言皆忠君愛國之意,但虜賊逆天悖恩,已犯邊境,殺戮軍民,邊將屢請兵救援,朕不得不親率大軍以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