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要讓戰火在歐洲燃燒(2 / 2)

至此,多國聯盟實際上已經不複存在。

在多國聯盟解體後,英、法兩國再堅持下去已沒有意義。於是,他們找到了美國。

美國當然很樂意。國防軍接二連三的重大勝利同樣觸痛了這個國家的敏感神經,而美國此時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從殖民統治下崛起的世界強國,同樣對爭奪全球利益有著強烈的渴望,當然不願看到中國無視自己的存在而在全球獲利。英、法等國如果真被中國打垮的話,那在全球範圍內能夠遏製中國擴張的力量集團就隻剩下美國了,那樣的話對美國不利。畢竟大部分美國人與歐洲人同宗同主,從民族感情上講也不願看到中國一家獨大。

何況,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歐洲已被美國視作本國展示實力和影響的主要舞台,美國絕不會允許中國威脅到自身的核心利益。再者,有歐洲這個力量集團的存在,美國就可在未來的歲月裏有一個強大的盟友來幫助其共同遏製中國,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力量均衡,為本國獲取最大利益。

而國防軍現在已經將歐洲殖民勢力趕出了印度洋並控製了北部、東部和南部非洲,完美地達成了戰略意圖,為中國人打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闊生存天地,該收手了——戰爭盡管是你死我活的殘酷對決,但也不能為了得到一塊磚而把人家的房子也拆了吧?!再說,這個世界總會有侵略與被侵略、殺戮與被殺戮、欺壓與被欺壓、奴役與被奴役、剝削與被剝削…

康凡再博愛也沒有愛護全球人民的胸懷,中國再強大也沒有保護全球人民的義務,中國隻要做好自己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而康凡想的也隻是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那麼,既然作戰目的已經達到,還有什麼必要再繼續付出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鮮血和生命呢?

所以,在美國出麵調停後,康凡也就同意了。但他同樣向英、法兩國索要了巨額戰爭賠款——戰爭不但要付出鮮血與生命,更是要花錢的,要花好多好多的錢!

西奈半島南部海岸和不遠處的紅海海麵上集結著中國國防軍上百艘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船舶,而從北寧遠洋運輸公司征調來的遠洋商船也都前來幫忙,它們都是來接國防軍官兵們回中國的。

西奈半島岸邊,軍容威武、氣宇軒昂的國防軍官兵們排著整齊的方隊,依次有序的登船,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邊。數不清的國防軍戰車、汽車、履帶車、火炮、工程機械等彙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在震耳欲聾的馬達轟鳴聲中,一輛接著一輛開進那些艙門大開的巨艦裏。各類軍用物資被軍車不停的運過來,堆積在岸邊,等待停靠在岸邊船舶上的吊機吊到船上,裝載回國。口令聲、哨聲、擴音器聲、發動機的轟鳴聲、船舶的汽笛聲等混雜在一起,熱鬧非凡…

這個碼頭就是國防軍登陸作戰部隊使用過的那個登陸場,現在這裏又派上了大用場。實在得感謝那些可愛的工兵部隊戰士們,如果不是他們在短時間之內建成了這樣一個功能完備的臨時碼頭的話,國防軍的登陸和撤軍行動就都有成為泡影的可能!

而從這個忙而有序、大而不亂的撤軍場麵上也就可想象到當初國防軍在組織這次登陸作戰行動時具備了多麼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多兵種合成能力以及強大的遠洋兵力投送能力!

並且,國防軍標準化、專業化、係列化的單兵裝備、技術兵器、作戰保障裝備以及優越的物質待遇也透射出中國傲視全球的先進科技水平、超越時代的戰術理念、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強悍的綜合國力!

隻從物質待遇方麵來講,與國防軍比起來,一向代表著當代最高水準的聯軍隻能用寒酸來形容,更別說其他的東西了。將聯軍戰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在技術兵器方麵存在巨大的差距是片麵的,盡管中國國防軍擁有當代最強大的航空兵部隊,占據著絕對的空中優勢,其凶猛的攻擊力足以讓聯軍的一切作戰行動變得難以實施,但事實是,聯軍與國防軍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觀摩國防軍撤軍的各國軍界代表都是資深軍人,何嚐看不出這一點?而到此時,他們才真正琢磨出了康凡說過的那句“明犯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話意味著什麼——俄、日、英、法、荷蘭、西班牙等等這些國家無一不是為了掠奪經濟利益而曾對中華民族施加過殘酷迫害的國家,所以他們才會遭致這樣的武力報複!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大清帝國了,她的軍隊——國防軍事實上已經具備了能夠將這句話隨時付諸於行動的實力,與中國為敵,你具不具備那個實力?你又能躲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