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目的達到了(2 / 3)

曆次戰爭已經證明,中國國防軍在技術方麵的領先優勢超越歐洲半個世紀都不止!無論是在作戰理念上、人員素質上還是在技術兵器上、綜合國力上都具備令人膽寒的實力。與這樣一個正迅猛崛起的大國開戰,他們實在是沒有取勝的把握。即使美國加入進來,結果也不好說。為首的英、法兩國不是不明白,多國聯軍的軍事機器固然很龐大,但與中國國防軍相比,幾乎可以稱之為是“遠古時代的玩意兒”!這從那些暢銷全球的中國商品上就能對比出來。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肯定會導致出現象日、俄、荷等國經曆的那種被中國國防軍“一邊倒的屠殺”的慘景!但不打又不行:國內百廢待興、災難重重,國民生活麵臨嚴重危機,政府幹預不力,導致經濟趨於崩潰,社會形勢持續惡化,民心渙散、政局混亂;各海外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軍隊四處出擊,疲於應對,本就捉襟見肘的錢倒是花了不少,但效果不大,國家形象和利益遭受嚴重損害…如此種種,急需發動一場對外戰爭來轉嫁國內危機與矛盾,走出困境。說起來就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

但要是打的話隻有引誘中國主動出擊。因為中國國防軍在非洲的主要基地——馬薩瓦同樣可以封鎖紅海,多國聯軍如果想進入印度洋就隻能繞道南非或是橫穿大西洋和太平洋。太平洋方向暫時是不會考慮的,因為太遠並且也充滿危險。東華省做為國防軍太平洋方向的海防前沿,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形成一個以重要島嶼為基點、相互聯係緊密的防禦體係,其背靠以中國本土為依托的近海島嶼防禦體係的強大支持,從北向南,擁有多個航母戰鬥群以及眾多以島嶼為基地的岸基飛機、潛艇、水麵艦艇等組成的海空兵力,可以從空中、海麵及水下對聯軍艦隊實施全方位的立體打擊,聯軍要想在這個方向上取得突破進而接近中國本土幾乎沒有可能。而在印度洋方向,一旦開戰,聯軍目前控製的英屬印度大陸、阿拉伯半島甚至是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直至印度洋西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留尼汪島、毛裏求斯島等都將有被國防軍占領的可能。那樣的話,聯軍的遠征艦隊就隻能依靠本土或是非洲南部大陸殖民地的支持前往印度洋作戰了,由此便會造成後勤補給線過於漫長也過於脆弱的情況,國防軍海軍隻要派出數量不多的潛艇就可在印度洋中南部輕易切斷他們的海上物資補給線或是直接派遣主力艦隊在印度洋中北部以逸待勞的阻截他們經過了嚴重消耗的、疲憊的遠程海上航行的遠征艦隊。而國防軍海軍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作戰實力相當強勁,他們的遠征艦隊能不能取得海上對決的勝利還是未知數。如果不能,那遠征艦隊在失去物資供應和維修保養能力的情況下,仗還怎麼打?而如果國防軍海軍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遠離本土作戰的話,在浩瀚的大洋上,聯軍規模龐大的海軍有足夠的水麵戰艦、潛艇與國防軍大打消耗戰,而且聯軍軍艦還可以得到多國聯盟遍布全球各大洋、數量眾多的殖民地軍事基地群的有限但很寶貴的作戰支持,國防軍海軍的幾個航空母艦遠洋戰鬥群即使全部出動,其擁有的巨大技術優勢也將會被聯軍海軍擁有的巨大數量優勢和地緣優勢所吞沒,最終拚掉國防軍海軍的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那麼,接下來就好辦了。因此,聯軍就必須首先奪取馬薩瓦基地,一來是為了打通紅海通道,為聯軍艦隊進入印度洋創造有利條件,並與英屬印度大陸建立堅不可摧的海陸聯係;二來就是要迫使國防軍主動救援馬薩瓦。因為要保衛馬薩瓦,隻依靠現有的馬薩瓦基地以及東部非洲地區的國防軍駐軍還遠遠不夠,國防軍必須出動海軍護送從本土調來的援軍登陸非洲。這樣,聯軍海軍就會在印度洋上獲得擊敗沒有前進基地支持、遠離本土作戰的國防軍海軍艦隊的機會。如果國防軍放棄馬薩瓦基地這個在非洲的防禦中堅的話,東部非洲地區的其他國防軍駐軍就將失去有力支持,很容易被聯軍各個擊破,導致國防軍喪失對紅海的控製,進而導致中國在非洲失去存在根基,最終隻能將在非洲獲得的利益拱手讓與多國聯盟。就算考慮到代價巨大而放棄進攻中國本土的作戰計劃,失去的東部非洲、西亞部分地區以及幾乎被孤立的英屬印度大陸又將連為一個整體,重新成為多國聯盟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資源供應基地和遏製中國的前沿,這對聯軍來說也是個極為有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