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30日,在朱迪和多諾萬聯合了一幹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美國議員深入美國政界進行了一場艱苦的遊說後,美國政府同時致函英國和中國政府,明確了自己的態度:美國無意參與由英國主導的多國聯盟和中國的對抗,也不會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從發函之日起至可以預見的將來,在上述任何一方均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美國將嚴守中立政策。
康凡明白朱迪和多諾萬能夠說服現在的美國政府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目前的美國政府中存在著兩股對立勢力——一股倡導與中國保持友好合作,另一股是倡導壓縮中國的發展空間,遏製中國的崛起,兩股勢力勢均力敵,哪一方都沒有絕對優勢,因此就導致了中美之間一直維持現狀,沒有向更好的方麵發展也沒有形成敵對的狀況。朱迪和多諾萬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方麵是憑借著倆人在美國政界的較深影響力,另一方麵就是強大的中國現在已經能夠對美國施加有效威懾,而從深層次來講,這其實隻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理智決定而已。但無論是什麼,康凡的目的達到了。
而在美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後,多國聯盟與中國的對抗開始明朗化並迅速發展為全麵的惡意對抗,開始是逐步減少中國商品的進口,向出口到歐洲的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並加以各種各樣的無理限製,高築貿易壁壘。以強力手段逼迫世界上的一些弱國與小國采取與多國聯盟同樣的立場,後來就幹脆驅逐中國駐多國聯盟各成員國的外交人員,全麵凍結與中國的雙邊往來,明確了欲重新奪回非洲、亞洲控製權以及恢複對中南半島、加裏曼丹島等地殖民統治的意圖,單方麵針對中國關閉了蘇伊士運河。如此一來,往返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中國商船就隻能繞道南非好望角,航線裏程一下子增加了8千多公裏,運輸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也充滿了危險。已經改稱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原北寧遠洋運輸公司出於安全和成本方麵的考慮,關閉了這條通往歐洲的海上航線,轉而改為從中國橫穿太平洋到達美洲,將出口到歐洲的商品在美洲轉載到美國或是其他美洲國家的商船上,由這些商船將商品通過大西洋送達歐洲,營運裏程和運輸成本也大幅度增加。當然,這一切都得由那些歐洲人來買單。因此,歸根結底,受害最嚴重的是歐洲各國,而中國和美洲國家都能從中獲利。這其中,又以美國獲利最大,不但搶得了可觀的運輸份額而且成為中國出口商品的周轉地,又能從中撈取一筆轉口費,實在是叫人豔羨!而中國卻體現出了一種大國應具有的氣度,並沒有針鋒相對地向多國聯盟關閉紅海,往返於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各國船舶仍然能夠在紅海上自由通行,但能不能安全通過紅海的北口——蘇伊士運河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被迫中斷了與多國聯盟的外交關係,動員滯留在上述各國的中方人員前往美國,再經美國回國。在這次撤離行動中,中國政府沒有使用遠洋商船,而是從國防軍和國內民航調集了多達30架的“巨鳥”和“巨鳥-甲”型水上飛機,全部用於接送上述回國人員,創紀錄的一架“巨鳥-甲”竟然一次從美國運回了166人!其超強的運輸能力實在令人讚歎。
但事實是蘇伊士運河對於中國的海上貿易來說並不是象多國聯盟想象得那樣至關重要,幾個月來,中國仍舊在與亞洲、非洲國家進行著不間斷的海上貿易,而太平洋航線海上貿易的紅火程度和美洲國家因此坐收漁利的繁榮景象仍在持續升溫,種種跡象都顯示出中國在與歐洲不進行直接貿易的情況下也並不受什麼太大負麵影響的現實。而在這種情況下,多國聯盟就得考慮使用最後的對策了——用武力來解決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