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對俄、日戰爭結束後,北寧轄區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也就帶動了整個大清帝國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隨著與世界各國貿易量的急劇增大,大清帝國的海洋運輸業便得以興起,而海洋運輸業對船舶的巨大需求自然而然就會推動北寧造船業的發展壯大。因此,這一時期,大批新式萬噸級遠洋巨輪從北寧轄區的各個船廠駛出,源源不斷的加入北寧遠洋運輸公司的船隊,促使北寧遠洋運輸公司的船隊規模不斷擴大,飄揚著大清黃龍旗的新式萬噸巨輪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全球海洋上,與新崛起的德國和美國共同爭奪全球海洋貿易份額,迅速搶占著老牌海上貿易強國--英國的海上貿易霸權。而康凡還清晰的記得自己曾經在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時看過的一則曆史資料:英國之所以將德國視為死敵,根本原因就是“德國建造了許多船隻和搶奪了我們的商業之後,我們竟找不到一個理由向德國宣戰…那就是說要降低我們英國人的生活水準。或許對我們而言,還是發動戰爭比較簡單。”這是當時的英國外長巴福爾與當時美國駐意大利大使懷特的談話記錄。而懷特是這樣回答巴福爾的:“德國不是和英國一樣有理由可以發展海上貿易嗎?如果想與德國競爭,你們就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兩國的處事原則由此便很明晰了。德國從19世紀末期開始與英國展開局部海上貿易爭奪,到1907年發展為全球範圍內的爭奪,此時已不可能通過和平手段來解決兩國之間尖銳的矛盾了。所以,戰爭注定不可避免。而北寧轄區隻是從進入20世紀後才開始在全球海上貿易中暫露頭角,在英國先將德國確定為自己的主要敵人後,是不可能再將北寧轄區確定為自己的主要敵人了:英國國力再強大也沒有同時在歐洲和亞洲發動規模相同的兩場戰爭的實力。但北寧轄區的崛起,同樣會出現像德國和英國那樣的貿易摩擦,而事實是,北寧轄區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大清帝國,其強大的綜合國力不是德國能比的。因此,其對英國構成的威脅將更為巨大!所以,中英之間早晚要爆發大戰,也許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英國目前是考慮到歐洲戰場的不確定性才對大清帝國忍讓的,一旦在取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後便會騰出手來轉而聯合其他國家來對付大清帝國。幸運的是,康凡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那就是英國做為協約國的領頭者,憑借其遍及全球各處的3千多萬平方公裏殖民地和近4億殖民地人口的巨大資源優勢,將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所以,備戰仍是當務之急。並且,將來的這場戰爭或許會十分浩大而殘酷,或許大清帝國隻能以一己之力去對付多達十幾個國家的聯合進攻!勝負將難以預料。因此,在這場大戰來臨之前,大清帝國必須做好自己。
“這也太可怕了!那我們的仗不是打也打不完了啊?”梅香傻了。
康凡無奈的歎息,“自古如此。世界就這麼大,資源總量和市場規模是固定的,你多獲取一分利益,別人就得多失去一分利益,爭奪就不可避免。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而戰爭是解決利益分配的最終形式--通過戰爭手段來改變現有格局或是保住舊有格局。一個國家想在這個世界上獲得生存空間和必要的利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強不息,用實力說話。”說完,康凡握緊拳頭晃了晃。
梅香把他的拳頭摁在飯桌上,一邊給他盛飯一邊說道:“那像你這麼說的話,即使我們回到我們的那個時代,麵臨的國際形勢也是一樣的。”
“是的。”康凡吃了口菜,說道:“21世紀的中國同樣麵臨著這樣的形勢。我們的發展不是也觸動了美國的全球利益了麼?美國一直在處心積慮的聯合各強國來遏製中國的發展,與這個時代英國的做法沒有本質的不同。而我們將來麵對的那場戰爭,21世紀的中國也會同樣麵對,隻不過領頭者由英國換成了美國而已。”
梅香把盛好的米飯放在康凡麵前,坐在旁邊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你說咱們怎麼就鬼使神差的來到這個時代了?或許隻是老天爺打了個盹,迷迷糊糊的把時間弄混了,而將我們漏到這裏來了?那我們想回去就還得等老天爺再犯一回錯?可他老人家什麼時候才會再犯一回同樣的錯?如果象你說的無論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世界,那我們還是回去的好,畢竟我們出生在那個時代,我們的世界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