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後,下一步就該鞏固印度洋通道了。隻要這兩條戰略通道得以鞏固,大清帝國的商船就可在全球海洋上自由航行,與世界各國自由貿易,也更能促進北寧轄區的經濟發展,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完成了這樣的海防部署後,大清帝國廣袤的內陸地區也就更容易掌控,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時機已經成熟。因此,從1914年開始,康凡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防建設上。
印度洋是從中國沿海前往歐洲、非洲的必經之地,而要想保障印度洋海上運輸線的暢通,首先就得經營大清帝國的南海,然後將力量前出,掌控南海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而要經營南海就必須開發建設南海中最大的島嶼——海南島。
海南島北隔寬約20公裏的瓊州海峽與廣東省雷州半島相鄰,麵積近3萬4千平方公裏,僅次於麵積為3萬6千平方公裏的台灣島。台灣島和庫頁島的建設已經走入正軌,正在按既定計劃穩步實施中。而海南島的建設卻需考慮到散落範圍廣大、島礁麵積卻很小且距離遙遠的南沙群島。這些島礁中麵積最大的也隻有不到半平方公裏,卻遠離中國大陸1千公裏以上,幾乎所有的物資都需從大陸用海船運去,建設難度比距離較近的西沙群島的難度大得多。而且即使建成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這些彈丸小島也無法起到真正的戰略支撐點的作用。因此,康凡必須在南海南部海域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島嶼,以建成能夠控製中國南海至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基點,與海南島遙相呼應。而這個最適合的島嶼就非納土納群島莫屬了。
康凡的座機是由一架最新型號的“海鷹”水上飛機改裝的,每台發動機功率增加到1800馬力,動力更強勁,速度更快,載重更大,航程也略有增加。從這一批生產型號開始,所有新舊型號的“海鷹”水上飛機都開始增裝可在陸上機場起降的可收放式輪式起落架,變成了水陸兩棲飛機。雖然機體重量有所增加,但在換裝了功率增大的改進型發動機後,飛行性能仍有提升,更是極大的改善了起降條件。座機降落在廟街機場後,早就受不了廟街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低溫的賀水秀第一個鑽進了暖融融的機艙,而康凡忙著與送行的眾人握手告別,沒有注意到她這一舉動,一頓好找。直至賀水秀在艙門口呼喚他時,康凡才發覺。
座機機艙內部被壁板隔成3部分,前部是駕駛艙,是正、副駕駛員、隨機機械師和無線電通訊/導航員工作的地方;中部是公務艙,艙內左右兩邊靠窗處各設有2個相向布置的寬大舒適的豪華沙發,沙發之間都設有茶幾。中間是鋪著紅地毯的過道,過道盡頭是兩個儲物櫃。艙內裝飾色調是柔和的淺黃,感覺很舒服;後部是勤務艙,設有勤務室以及衛生間、廚房和儲藏室等。勤務室其實是個標準客艙,其內設有6個普通座椅和儲物櫃,必要時可做為隨行人員的座艙,但一般隻做為勤務兵的休息之處。機上配備的4名勤務兵承擔著為康凡及其隨行人員提供生活服務和武裝保衛的職責,都是李局長專門從特戰部隊中挑選出來的年輕軍官,個人能力出色。原來康凡警衛營的那些成員跟隨康凡多年,出生入死,勞苦功高,年紀也都不小了,因此都被康凡安排到了北寧各部隊中任職,而他們的警衛任務就被安全局的內衛部隊所接替。
座機爬升到2千米後,在這一高度保持3百公裏的時速向南平穩飛行。勤務兵適時的端來了茶點,康凡等賀水秀喝了幾口熱茶後便拉了她從公務艙出來。
“做什麼去啊?”賀水秀問道。
康凡說道:“哥帶你看風景去。”
兩人順著狹窄的過道來到後機艙,鑽進寬敞明亮的觀察所。裏麵的兩名觀察員/射擊手很識眼色,向康凡敬了禮後便去勤務室找勤務兵聊天去了。後機艙左右兩側的這兩個觀察所相互連通,巨大的氣泡型觀察窗全部覆蓋著透明的防彈玻璃,上下左右都有相當開闊的視野。舉目四顧,陽光明媚,碧空如洗,象棉花一樣潔白的雲朵東一簇、西一群的懸浮在空中,雲下便是壯麗的河山,景色真是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