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要重拾丟掉的東西(一)(1 / 3)

19世紀末期,歐洲列強為各自國家利益考慮,也就是意圖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分別成立了以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組成的“三國同盟”和以英、法、俄三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兩大陣營。20世紀初,兩大陣營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整個歐洲戰雲密布,一有風吹草動就有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而這一時期正值北寧轄區經濟大發展之際,其生產的各種工業品,設計理念超前、技術含量高,價格適中、工藝精湛、合理實用,在占據了國內市場並向亞洲各國形成猛烈出口後,也進入了歐洲市場,同樣大受歐洲各國民眾青睞。而1912年、1913年相繼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可以看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奏,戰爭的巨大消耗導致對各種物資的海量需求,而這更是導致北寧轄區的工業產品對歐洲的出口量成倍遞增。戰爭曠日持久,一些參戰的歐洲國家例如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由於國力較弱,致使國庫枯竭,為將戰爭繼續下去,更加依賴於北寧政府提供的貸款,用來購買所需物資。理所當然的,大清帝國的商品就開始搶占歐洲市場。但在軍事方麵,北寧政府隻為各個參戰國提供他們所需的醫療物資和器械、藥品、食品、日用品、軍裝、鞋襪、帳篷、鋼材、建材、各種工具等,不涉及武器彈藥出口。

在歐洲局勢動蕩加劇之際,各西方強國將主要精力轉向歐洲本土,其對亞洲地區的控製力就顯著下降。而康凡當然很樂意填補這一權力真空,趁機擴大大清帝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重拾大清帝國一度丟掉的亞洲領袖地位,以圖左右亞洲大局。這也是康凡決定實施“複仇”行動的幾個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何嚐不想這樣做?但康凡是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的。日本稱雄亞洲的本錢就是其強大的海軍,如果海軍被摧毀那它的政府還用什麼去耀武揚威?而“複仇”行動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日本海軍。至於俄國,其在遠東地區駐紮的海軍實力與日本相差甚遠,並不是北寧軍方的主要威脅。因此,能否一舉消滅日海軍主力就成為“複仇”行動的重中之重。而要想一舉消滅日本海軍,不但新生的北寧海軍必須傾盡全力,而且北寧其他各軍兵種也要竭力配合,共同實施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海陸空聯合作戰行動。

“複仇”行動在北寧防務部的籌劃下,相關的兵力調動、戰場偵察、情報搜集、裝備和物資供應等工作立即開始。參戰各部隊完成集結後,以登陸庫頁島為背景的實戰演習隨即在渤海灣秘密展開。從北寧陸軍、海軍、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和安全局的特戰部隊中抽調的參戰部隊以及他們的各種武器裝備悉數登場,指揮控製、通訊聯絡、戰術協同、後勤供應等空前複雜。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演習夜以繼日地進行,一時間,各型火炮、戰車、戰機、戰艦以及數萬名官兵齊聚渤海北部海域和海岸,槍炮聲、發動機聲和呐喊聲響徹雲霄…之所以將實戰演習地域選定在渤海灣,一是因為渤海是大清帝國的內海,在北寧軍方的強力控製之下,而渤海北部海域可由北寧海軍隨時封閉,容易達成隱秘;二是在綿長的渤海海岸線和大大小小的島嶼中很容易尋找到與庫頁島預定登陸地段相似的地形,使演習更貼近實戰環境。

庫頁島本是大清帝國最大的島嶼,是保衛大清帝國東北濱海邊疆區的絕好天然屏障,1860年被俄國侵占。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後,俄國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部分地區給日本。至此,庫頁島被日俄一分為二,為兩國所共同占領。北寧政府成立後,幾年中多次照會俄、日大使,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收回庫頁島主權,但始終被俄、日政府所拒絕。如此反複後,康凡終於失去了耐心,決意以武力收複庫頁島。庫頁島與吉林省隻隔著韃靼海峽,而韃靼海峽連通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黑龍江就是從這裏入海的。海峽全長9百多公裏,北端最窄處隻有7公裏多,對北寧海軍來說,跨海登陸並不困難。隻要順利完成登陸,以北寧陸軍的攻擊力來看,拿下庫頁島沒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