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我得力保清政府不倒(1 / 2)

1908年11月,慈禧太後和被囚禁的光緒皇帝雙雙撒手人寰。之後,醇親王載灃之子、年僅3歲的溥儀稱帝,年號宣統。宣統皇帝繼位後,大清朝廷隨即失去了對全國的控製力,各地大權在握的那些封疆大吏們出於各自利益考慮,紛紛擴充自身實力,對朝廷的政令已是置若罔聞。同時,南方各省的革命運動越來越盛,大大小小的和平集會和武裝起義不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成了一個亂攤子。而北方各省均受北寧政府的強力影響,正共同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建設中,各地社會穩定,經濟良好發展,民眾安居樂業,與南方各省判若兩國。

這一時期,北寧轄區的綜合實力已擠入當代世界一流強國之列,並且仍然在快速趕超,宛若大清帝國版圖中的國中之國。隨著區內鐵路、公路、海運、內河航道以及航空和通訊網絡的不斷完善,把偌大的一個北寧轄區給變小了。社會各項事業先後進入成熟期,成為名副其實的強盛之地:這裏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一億人,而且大部分是精英;出產著占全國一半的糧棉和農、林、牧、副、漁等產品,生產著全國幾乎全部的輕、重工業產品,火力和水力發電量占全國九成以上,工農業總產值迅速躍居亞洲之巔。其出產的各類商品幾乎是以瘟疫傳播一樣的速度侵吞著國內和國際市場,也象瘟疫傳播那樣的無孔不入,顛覆性地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給全球帶來巨大的衝擊!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這裏為中心,讓整個中國變成了一個聯係緊密、急速增強的巨大的經濟共同體,真正地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現代經濟體係。北寧轄區達到了僅僅依靠自身力量就足以能夠滿足區內社會所有需求的實力!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一個想達到強國標準的基準條件,也是康凡最初設想的理想目標。

1910年,北寧銀行發行了一套正麵印有飛翔的龍、背麵印有天安門圖案的紙幣,取代了以往一直使用的金、銀、銅等金屬貨幣,稱為“龍票”。龍票憑借北寧政府巨大的黃金儲備和強勁的經濟實力,迅速成為國內幣值最穩定的貨幣,也是廣泛流通的唯一紙幣。

而在北寧政府不得不奉大清朝廷之命強勢介入南方各省的動蕩局勢之後,北寧數萬大軍陸、海、空並發,翻越秦嶺,渡過長江,威名重壓之下,兵鋒未至,南方各省的社會局勢立時便得以極大改觀!革命運動轉入低潮,直至銷聲匿跡;貪官汙吏、土匪惡霸等望風而逃;各西方列強駐軍大批撤出南方各省,鬥膽留下來的也是龜縮於駐地,不敢擅離半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方各地民眾自發的夾道歡迎北寧軍隊,將他們視為自己最親的人,其場麵之浩大、情緒之熱烈自古僅見,民心所向之含義得到最完美的詮釋!逐漸的,南方各省也已象那些北方省份一樣,開始陸續向北寧政府靠攏,而他們的經濟架構基本上已經全部囊括進了北寧轄區的經濟發展體係,執行的是北寧政府製定的行業標準,更是在金融方麵被北寧銀行所控製,在北寧政府的引導下,中規中矩的釋放著自己的能量。隻要北寧政府咳嗽一聲,他們就得感冒,可誰又想去感冒呢?

此時,在大多數大清國民的心中,北寧政府儼然已取代了原來腐朽、懦弱的大清政府,成為了民眾心目中一個新的、理想的大清帝國政府形象:她文明、強盛,就象一位嚴父,心中充滿了對親人的摯愛和對敵人的冷酷。他用自己的身軀支撐起了一片藍天,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一片大地,用自己的拳頭捍衛著一個家,一個巨大無比的家!

借此有利時機,北寧政府宣傳部在全國展開了對北寧地區的大力宣傳,北寧廣播電台和《北寧日報》以及北寧出版的各類書籍在全國造成極大影響,並喊出了一個相當致命的口號:同胞們,一起來吧,共同建設我們的祖國!

現代理念的法製法規造就了一個清正廉明的北寧政府工作氛圍,高效、文明的執法機構和廣大警察隊伍以及內衛部隊共同維護了整個區內社會的長治久安,“行者雖萬裏,不持寸兵”。完善合理的社會公共服務體係為民眾提供了一個盡展其能的理想環境,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迅速填補著以官辦企業為主體的經濟架構的空隙,讓整體社會經濟更加豐滿。經濟的良好發展促使北寧轄區物質極大豐富、政府儲備充盈、民眾收入逐年提高,衣食住行無憂。因此,精神生活也就更見文明進步,政府建立的文化教育、科技開發、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體育娛樂等體係和設施等為民眾們提供了優良的平台,使民眾們的頭腦變得更聰明、身體變得更強健,能夠更好的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新文化、新思想、新觀念等等勢不可擋的衝擊著固有的、封建的條條框框在不斷改變和消亡…無論從哪個角度去審視,得出的都隻有一個結論:美好時代已經來臨。

梅香終於看到了康凡這些年努力的成果:他是在通過這種真打實幹的方式提醒著全中國的民眾,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指引著人們努力的方向和實現強盛的方式。照現在這種形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也許10年,也許20年,整個中國就會團結在北寧政府周圍,去共同邁向富強!想到這裏,她的心跳劇烈起來:老天,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