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我見到了光緒皇帝(2 / 3)

侍衛稟告後便退下,經過康凡身邊時見康凡和梅香兀自挺身而立,便拽了拽康凡的衣袖,小聲提醒道:“康大人請施跪禮。”

康凡會意,拉著梅香走前幾步,看見高高的皇帝寶座上坐著一位穿黃色龍袍的人。大殿裏光線昏暗,眉目看不清楚,但肯定就是光緒皇帝無疑,便拉著梅香一起跪下。

“下官康凡攜小妹梅香叩見皇上。”康凡大聲說道。

光緒說了句什麼,倆人都沒聽清。

“還不快快起來!”旁邊有人在提醒。

倆人站起身。梅香下意識地拍了拍棉袍。

“不可放肆,小心站立!”旁邊又有人在訓斥。

光緒提高了嗓音,問道:“寧武縣城與雲中山剿匪之事俱是汝之所為?”

“正是。”康凡作揖回答。

光緒又問:“近日京城娶親事件亦是汝之所為?”

“正是。”康凡回答。

光緒問道:“聞朝中大臣所講,汝盡散家財支援本地建設,可有此事?”

康凡笑笑,“為地方出力本是下官份內之事。”

光緒接著說道:“傳言汝通曉古今之事,文武俱佳,更是精通洋文。真假?”

“略知一二而已。”康凡說道。

光緒思忖片刻,問道:“威海倭寇屢屢遭襲一事亦是汝之所為?如實回答。”

康凡愣了,心裏不禁嘀咕:肯定是賀水寬給朝中為官的本家兄弟透漏的。但轉念一想,參與那次行動的人有百十號之多,大快人心之餘,難免有興奮過度之人要說漏嘴,長期保密是不可能的,不能全怪賀水寬。好在此事已過去快一年,也無所謂了。

光緒催促道:“朕在等汝回話。”

康凡不及多想,答道:“正是下官所為。”

此言一出,大殿上一片嘩然。

光緒沉默了,單手撫額良久問道:“朕聽聞倭寇凶悍異常,汝不懼乎?”

康凡笑了,“無甚可懼,土雞瓦狗耳!”

梅香在旁拽了拽康凡,小聲說道:“說過頭了。”

光緒笑了,“那依汝之見,甲午一戰吾因何而敗?”

康凡想了想,說道:“倭國曆經明治變法之後,遍習西人之長技,國力漸強,遂狼心蠢蠢,窺我中華之心久矣,欲戰而謀,戰備充分。然吾大清國人,自古心存仁厚,無心討賊,大戰一起自是措手不及。此為其一。”說到這裏,康凡停下,想聽聽周圍的反應,但大殿上這時已經靜下來,應該是沒說得太離譜。

“講。”光緒催促。

康凡繼續說道:“其二:甲午之戰,開戰之初吾之水師即戰敗,失卻製海權,實為戰敗之主因。如製海權在手,倭寇縱有百萬陸軍,然無法渡海登陸朝鮮,其奈吾何?”

光緒微微頜首,象是表示讚同。

康凡說道:“其三:吾之步軍主動盡失,被動挨打、一潰千裏,巨大優勢蕩然無存。下官認為:戰爭之事,當居安思危,常備不懈;不戰則已,一戰必果。進攻乃最好之防禦,正如水滴石穿:柔潤之水,剛硬之石,然水常擊石而石不動,石焉能不穿?甲午之敗,表窺在吾戰力不濟,實為吾朝妥協退讓、戰心不堅、避戰求和所致!”

光緒低頭輕咳了兩聲,象是自我解嘲似的,隨後抬頭說道:“汝可有取勝良策說來聽聽?有朕在此,但說無妨。”

康凡說道:“甲午之戰,自倭寇吞並硫球、圖謀台灣、幹涉朝鮮內政始,其侵吾之心已顯露無疑。然吾大清處處退讓,任其胡作非為,忽視至關重要之朝鮮半島,實乃大大失策!倭寇野獸之徒,噬血成性、視利如命,豈可與爾講求禮法?!

自中法戰爭止至甲午戰爭爆發前之九年,大清時局穩定,與西方列強和平共處,國際環境緩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之洋務運動,曆經三十年,成績斐然。國內國際形勢對吾大清自強甚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