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領導紅人(3 / 3)

這是郭懷中出任易林市市長所做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舉措,市政府各機關聞訊後迅速行動了起來,隨後市委機關也加入了討論,並在全省範圍內大麵積鋪開。

市委宣傳部也不敢怠慢,要求《前沿陣地》配發一組評論,為這次活動造造聲勢,於是,報社就組織了一批文筆比較好的記者、編輯,每人領一篇任務,寫好了再統一彙總,按期刊出。

可以說,全市所有的機關幹部幾乎都要看這片文章,對於那些抽調過來的記者和編輯來說,寫好了不僅可以揚名立萬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且可能引起領導的賞識,一旦得到領導的賞識,得到提拔重用的機會也就變得多多。

所以,李紹光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的一次契機,全麵發展自我,提高自我的契機,因此,接受任務後,李紹光立刻精心組織材料動手寫起社評來。

眾所周知,寫出一篇好文章是很不容易的,尤其要想在高手如雲的知名記者和著名編輯中脫穎而出,引起高層的賞識和重視,就更不容易了。

鑒於如此,李紹光獨辟蹊徑,首先詳細查閱了東部發達地區的情況,發現易林市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差距很大。拿財政收入來說,易林市都無法與人家相比,甚至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經過深入分析,李紹光發現易林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投資軟環境疲軟,招商引資工作沒做好。

抓住這一要點後,他又通過郭懷中在先前任職那個市市政府工作的大學同學的關係,把郭懷中在那個市就職時的全部講話材料搞到手,細致研究以後,將郭懷中講話精神以及最關注的問題抽了出來,寫出一篇名為《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逐步縮短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差距》的社論。

應該說,那篇文章完全是激情所至有感而發,既寫得激情澎湃,又充滿思辨色彩,在市委機關報《前沿陣地》發表後,立即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注意,並一度在市直機關引起熱議。

最為幸運的是,就因為那篇文章,他跳進了時任易林市市長的郭懷中的視野,命運從此得到徹底的改變,事過不久,郭懷中就點名調他來身邊做秘書,郭懷中調任富陽市市委書記又隨著郭懷中來到了富陽市,而且級別又升了一格,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市級幹部。

作為郭懷中身邊的紅人以及專門為郭懷中服務的市委副秘書長,在郭懷中麵前說的話自然非常有分量。

不過,李紹光跟隨郭懷中來到富陽市的時候,曹玉華已經從市政府下派到雲山省做副縣長了,所以,他無緣於李紹光接觸。

再說了,作為市委副秘書長,又是市委書記身邊的紅人,李紹光接觸的都是市委市政府各直屬機關以及縣區黨政領導一把手,像曹玉華這樣的副縣長,根本進不了人家的視野中。

因此,他不無擔憂地說:“關鍵是我和李秘書長也一點交情沒有,他會幫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