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前言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與契訶夫、歐·亨利並稱為“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在他短暫的10年創作生涯中,為人們留下了6部長篇小說、300多篇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在他出生之後不久,父母就分居了。他13歲之前一直跟母親住在一起。他的母親出身書香門第,喜好文學,成了莫泊桑文學創作的啟蒙老師,甚至在他成名之後,他的母親依然會幫他審稿、提意見。莫泊桑的童年是在諾曼底鄉下的海邊度過的,他喜歡同漁民、農民和獵人打交道,那種農村鄉鎮的生活景象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裏,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素材。

1870年,20歲的莫泊桑進入巴黎大學學習。同年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主動入伍。他在軍中作戰勇敢,同時見證了戰爭的殘酷。無論是祖國蒙受的屈辱,還是人性暴露出的醜惡,都給這位年輕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在很多作品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如何扭曲人性。

戰爭結束之後,莫泊桑回到巴黎,進入海軍部門成為一名小公務員。公務員生活百無聊賴,閑暇之餘他開始學習寫作,而教他寫作的則是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福樓拜是莫泊桑母親的朋友,他們很早就認識。福樓拜認真修改莫泊桑的每一篇作品,並且勸他不要急著發表,先做好積累。

1880年,莫泊桑發表了短篇小說《羊脂球》,一鳴驚人,立刻成為法國文壇的一顆新星。這篇小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普法戰爭期間,一輛法國馬車準備離開敵占區,但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車上都是有身份的人,還有一名妓女,名叫羊脂球。普魯士軍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不許馬車經過。這個要求被羊脂球斷然拒絕,但是同車的人哀求她、逼迫她犧牲自己,解救大家,羊脂球最終不得不屈從。但第二天早上馬車被放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感謝這位妓女,反而疏遠她,鄙視她,甚至有幾位夫人稱她“賤人”……

故事雖短,但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人性的醜惡,福樓拜稱《羊脂球》是“可以流傳於世的傑作”。

1880年之後的十年是莫泊桑創作的高產期,他的全部作品幾乎都是這期間完成的。可惜的是,他在名利雙收之後,不斷出入巴黎上流社會,生活奢靡、縱情聲色,還染上了梅毒。後來他精神失常,曾幾次試圖自殺,最終於1893年死於精神病院,終年43歲。

莫泊桑在文學史上最大的貢獻,是將短篇小說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本人的成就也建立在短篇小說之上。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一大特點是源自現實、逼真、自然。他不求情節曲折,但在結構的布局、敘事角度的選擇、細節的描寫、抒情的手法等方麵處理得恰到好處。僅僅截取平凡生活中的幾個片段,就能反映出生活的真實麵貌,令人叫絕。

此外,他的短篇小說題材之豐富令別的作家歎為觀止,如戰爭的殘酷、官場的陋習、上流社會的奢靡、普通家庭的柴米油鹽、小鎮上的日常生活、酒館裏的喧囂,甚至是妓院裏的見聞。創作的背景更是從喧鬧的巴黎都市生活,到偏遠的山間鄉村,無所不包。比如本書選取的《項鏈》,講了一對小公務員夫妻的荒謬經曆,他們用十年青春的代價,來彌補因為愛慕虛榮犯下的錯誤;《一根細繩》講的是一位農民的遭遇,他被誣陷,卻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最後鬱鬱而終;《公豬莫蘭》講的則是一位報社編輯幫助商人擺脫困境的故事……

中國讀者對於莫泊桑並不陌生,因為他的作品多次被編入教科書。本書中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經典篇目,如《項鏈》,也有一些新的篇目。希望大家能更深刻、更全麵地了解這位短篇小說大師,同時獲得更多的閱讀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