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奇妙的章魚
海洋中的章魚,是頭足綱軟體動物中進化得最完美的種群。它雖然叫“魚”,其實並不同於魚類。它有八隻長著吸盤的觸手,兼有偵察、進攻、防禦、獵食等功能;它的身軀與烏賊差不多,像一個口袋,富有彈性;它的血液呈藍色,牙齒極小,眼睛奇大,能感受可見光和紅外線,在深水底下眼睛會發光,這足以嚇阻許多動物。
章魚已進化到不再需要甲殼來保護自己,渾身連軟骨都摸不到。在已知的200多種普通章魚中,多數個體很小;隻有在北大西洋北部才生活著大型的品種,它們的觸手長5—10米,體重能達到45千克。有資料說,有人曾見過一頭被捕獲的抹香鯨,身上有46厘米直徑的疤痕——這是章魚吸盤造成的,由此估計與之搏鬥的大章魚體長六七十米。如此看來,大章魚拖走漁船的傳說,是不足為奇的。
在水族館裏,章魚是極友善、極聰明的動物,能很快和飼養員混熟,它像小狗一樣調皮,有時還主動向觀眾射水逗樂。章魚天性好奇、肯學,有著很好的記憶力,對掌握的經驗不會忘記。它的腦子如此好使,難怪有些科幻作品把火星人描繪成章魚形狀的生物。
章魚不喜歡平坦的海底,總是躲在岩石的縫隙裏。章魚武功高強,但在水下與蛙人相遇,它會主動退避的。隻有當章魚被嚇著的時候,才會抓住身邊的物體,而它抓東西的目的,隻是以此作為某種依托而已。人如果被抓,不必驚慌,隻要輕輕捉住它,輕輕拍它或撫摸它(不要搔癢),它就會鬆開觸手離去。
在深海,章魚是聰明的動物,而一旦被捉上岸,它也從不會搞錯海的方向,這令科學家費解。它和變色龍一樣,有隨著環境改變體色的本領。它還與海星一樣,能用障眼法逃生,一旦觸手被別的動物咬住,能自斷其手逃之夭夭。斷處不流血,周圍的皮會自行合攏,第二天傷口就能自愈,接著長出新的觸手來。
章魚的身體極其柔軟而富有收縮性,能穿過窄小的縫隙。美國生物學家貝裏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次,他的朋友弄到一隻長約30厘米的章魚。這位朋友把它放進籃子裏,乘上電車。大約十分鍾後,車廂另一頭一位乘客大叫起來。原來,這條章魚居然從隻有1.5厘米寬的籃子孔裏鑽出來,爬到了他的膝上。章魚如此驚人的縮體能力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於是有人竟懷疑章魚具有“分身術”——即先將自己肢解,出去後又組合起來。但是人們並沒有找到“分身術”的證據。
F.會“硬氣功”的動物
非洲的讚比亞有一種會“硬氣功”的老鼠,名為“拱橋鼠”。如果有人用腳踩它,它就用鎖骨抵在地上,拱起脊背,全身“運氣”。體重60千克的人踩在它身上,它像沒事一般。就是使勁用腳踩它,它也一聲不吭。等到人把腳抬起來時,它才“沉著”地離去。
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郊區,生活著一種綠色的“氣功蛇”。在酷暑的夜晚,它們喜歡到公路上乘涼。當汽車開過來時,它雖然通過地麵的震動已感覺到,但它絕不會驚慌逃命——那會多失風度!而是鼓起肚子,把貯氣囊中的氣體快速輸送到全身。這樣,即使是重型卡車從身上輾過,它也安然無恙。
生活在大西洋裏的海刺蝟,是海洋動物中的“氣功大師”。如果它被鯊魚這類凶猛動物吞進肚子,就會運“氣”發“功”,把身上的長刺倒豎起來。這些長刺就像一根根鋒利的鋼針,在鯊魚胃裏亂刺一通。如果吞下的海刺蝟多了,鯊魚非喪命不可,反而成了海刺蝟的美味佳肴。
這些無師自通的“氣功大師”,其運“氣”發“功”的機理,人們至今還不很清楚。
G.動物的“電子對抗”戰
蝙蝠不是鳥,而是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夜間捕食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喉嚨和耳朵——喉嚨發出很強的超聲波,通過嘴巴和鼻子向外發射;當遇到物體的時候,超聲波便被反射回來,蝙蝠的耳朵聽到回聲,就能判明物體的距離和大小。
蝙蝠這種根據回聲探測物體的方式,叫做“回聲定位”。雷達的工作原理與它相似,隻不過是用無線電波替代了超聲波。蝙蝠能依靠回聲定位準確地分辨食物和障礙物;而且蝙蝠的“活雷達”抗幹擾能力特別強,即使噪音非常強,它也仍能有效地工作。
蝙蝠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一般的蚊蟲不是它的對手,但是夜蛾卻擁有高超的“反雷達裝置”,有能力與蝙蝠展開“電子對抗”戰。
夜蛾的胸、腹之間有一個鼓膜器——這是一種專門截聽蝙蝠超聲波的器官。有了這個偵測裝置,夜蛾可以發現距離它6米高、30米遠的蝙蝠。一旦發現危險來臨,夜蛾會不斷改變飛行方向,或者幹脆收起翅膀落在樹枝或地麵上裝死,讓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