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字號煤礦的生產完全走上正軌以後,郭曉冬便指示王金槐要抽空尋找各種倒賣金礦砂的人,看看裏麵有沒有可與我方合作或可供我方利用之人。按照郭曉冬的部署,王金槐經常悄悄潛進黃崗縣城,多方暗訪倒賣金礦砂的商人,打聽哪些人手裏還有散落的金礦砂,和這些金礦砂的具體來源。當他問到一個車把式的時候,這個車把式就悄悄告訴他,說他有個本家兄弟,眼下手裏有金礦砂,正想賣個好價,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參加他們的競價。時間、地點都告訴王金槐了。於是,王金槐在見到那個商人的同時,也驀然間認識了胡老西兒。
這些天以來,王金槐一直穿著郭曉冬讓給他那身灰布厚棉衣,任憑正月裏凜冽的西北風呼嘯,他裹緊毛圍脖,信步南來北往,絲毫沒感覺凍得慌。當他走進那家商鋪的時候,看見一個商人模樣的中年男人,身邊帶著個女人,正坐在櫃台前的椅子上喝茶。以王金槐的經驗,梳那種大盤頭,橫裏別著一根簪子,臉上敷著白粉,嘴唇點成一點紅的,定是日本女人無疑,雖然她沒穿和服。
主家見王金槐也來了,就給他也倒上茶水,然後彼此互通姓名。於是,王金槐知道了主家叫劉萬福,知道了來競價的商人叫胡老西兒。
劉萬福先是拿出三小布袋金礦砂,請胡老西兒和王金槐看成色,然後彼此報價。報價的時候采用了“袖裏吞金”的手法。
一般來講,袖裏吞金屬於一種民間速算的方法,相傳是由我國古代秦晉商人發明的一種數值計算方法。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計算時隻見兩手在袖中進行,故叫袖裏吞金。對此,曾有一首歌謠流傳:“袖裏吞金妙如仙,靈指一動數目全,無價之寶學到手,不遇知音不與傳。 ”
而黃崗山區對買家與賣家在衣袖裏討價還價,也叫袖裏吞金。比如,此時劉萬福就向胡老西兒伸出一隻手,這隻手褪在襖袖裏,胡老西兒見狀便將自己的一隻手伸進了劉萬福的襖袖裏,與之劃價。然後,劉萬福又把襖袖伸向王金槐。王金槐照例把手伸進去與劉萬福摸索。於是,王金槐知道了這金礦砂是多少錢一小袋。
王金槐明白,在袖筒中摸價時,捏住對方食指表示一、十、一百、一千、一萬;捏住食指和中指表示二、二十、二百、兩千、兩萬;若再加上無名指則表示三、三十、三百、三千、三萬;繼續加上小拇指則表示四、四十、四百、四千、四萬;捏住全部五個指頭則表示五、五十、五百、五千、五萬;捏住大拇指與小拇指表示六、六十、六百、六千、六萬;那麼,大拇指、食指與中指表示七、七十、七百、七千、七萬;大拇指與食指伸展表示八、八十、八百、八千、八萬;食指捏彎成鉤形表示九、九十、九百、九千、九萬。在討價還價過程中,一邊在袖筒裏捏手指,一邊在嘴裏說“要這個價”或“出這個價”。如果交易貨物的價位在千或萬以上,人們都知道大致價格,為了使討價還價趨於簡單,他們提前在袖筒中捏好這個首位數價格,並說這個價格誰都知道,以後不再捏價了,然後主要捏其他位數的價格。
兩輪討價還價以後,胡老西兒拿下了金礦砂。因為他的出價高。誰都沒有挑明這一點,但彼此心照不宣。接下來,劉萬福拿出一個拳頭大小的小棉花包,在桌子上一層層地剝棉花,待他完全剝幹淨棉花以後,露出一塊雞蛋大的原汁原味的狗頭金。王金槐和胡老西兒先後把狗頭金拿在手裏掂了一下。王金槐是挖過礦淘過金的人,從其光亮度、重量和顏色上判定,這是一塊成色上佳的狗頭金。而且,以他的經驗,狗頭金之所以被叫作狗頭金,隻是因為形狀很像狗頭,並非如狗頭那麼大。至少王金槐沒見過大如狗頭的原始金塊。雞蛋大小的甚至比雞蛋還小的狗頭金,才是正常的情況。也許他孤陋寡聞,黃崗山畢竟不能完全代表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