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二十一節 國王萬歲!(1 / 3)

然而,最令查理大公無法接受的條件便是在慕尼黑進行駐防交接儀式了。要知道奧軍此時雖然不堪一擊,但是表麵仍然未敗,所以便不會有極為恥辱的統帥受降儀式,也就是傳統的戰敗方指揮官將軍刀交給戰勝方,以示臣服。而這裏的駐防交接儀式雖然不代表有什麼戰敗之分,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其過程卻與受降儀式無二,也就是奧軍形同戰敗。

查理大公作為軍人雖然對於戰爭沒有那麼狂熱,但是也算得上是一名崇尚榮譽的統帥。這樣的交接儀式既然等同於戰敗的標誌,還要讓他親自完成的話,說什麼也萬萬不能答應。查理大公好歹也已經是奧地利將領當中的一把手了,再加上王朝皇子的身份,如此一來不但麵子上來說過不去,落下個“敗仗將軍”的名聲,更加會讓奧地利王室威嚴掃地。

就算是把麵子問題翻過去,這場交接儀式的影響對於奧地利來說也是極為致命的。這不但象征了奧地利帝國在德意誌地區的徹底失敗,更加是代表拱手將巴伐利亞地區的控製權交給了法國。就這一點,查理大公即使能安然率軍回國,也不免遭受滿朝官員的非議與口水了。而且他的皇兄弗朗西斯二世就算不把他送上軍事法庭,但是顧忌顏麵也絕饒不了他。

查理大公的臉瞬間陰了下來:“第一點我們接受,第二點我們可以考慮,協商,但是第三點要求絕不可能!如果公爵如此苦苦相逼,那麼我們帝國軍人也隻有奉陪到底,就算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

查理大公的話說得極為堅決,心中似乎沒有一絲動搖與恐懼。布裏昂心裏也十分清楚查理大公能說出這番話必然也是下了死戰之決心,心中也不禁產生了敬佩之意,畢竟眼前的這個年輕統帥確實是一個極為稱職的軍人。雖說年紀輕輕,但是其才能與意誌力遠超憑資格上位的阿爾文齊老元帥。

布裏昂笑了笑,也不管查理大公難看的臉色便繼續說道:“第四點,也是最為重要的理由。請奧地利帝國政府盡快派遣外交人員至慕尼黑進行和平會談,以盡快奠定兩國和平的基礎。我方在這裏也表個態,隻要閣下答應退出慕尼黑、兩國議和這兩個根本原則,其餘的兩個條件都不是問題。”

查理大公聽著布裏昂的話,心中愣是一驚,暗道:“法國人不是在開玩笑吧,居然僅僅是為了和談便放棄了徹底消滅奧地利軍隊的機會,相反卻給了奧軍一個極為寬鬆的停戰條約。雖說損失了一個巴伐利亞,但是起碼也能保證帝國能保存有一定的軍事力量。”

布裏昂看著查理大公臉上驚訝的表情,自然明白查理大公的心思:“法國部隊一直以來都提倡慷慨的對待朋友,無論他曾今是不是敵人。法蘭西隻是希望和平,如果我還圖由他謀的話,駐守在奧地利邊界的三萬法蘭西部隊早就長驅直入了,可能一個月之後就足以攻下維·也納,何必還要在這裏和你白費口舌?”

這樣的情況對於查理大公來說似乎是個並不困難的選擇,一邊是承受巨大的代價,而且還沒有任何安全保障。而另一邊的損失相較起來則小得多,況且查理大公也明白奧法戰爭的敗局已經難以挽回,或許奧地利帝國政府也正希望著早日議和。

場麵並沒有尷尬很久,查理大公思慮了一會,權衡利弊之後才拿起筆,艱難的在停戰協議上簽署了名字。

從今天起,便將整個巴伐利亞的控製暫時轉交給法蘭西,而實際上則是由萊茵軍團進行實權掌控,全權聽命於布裏昂的調遣。而布裏昂似乎也就成為了實際上的割據軍事實力,手上的地盤也由最初的裏昂城、法國南部地區以及巴登公國,再加上海爾維第(瑞士),符騰堡公國、巴伐利亞王國全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