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一十八節 高廷談判(1)(2 / 2)

“因為這樣一場必勝的戰爭,而再毫無意義的賠上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我絕不同意。”貝爾納多特等將領一致求戰時,布裏昂堅定的回答道。

布裏昂的內心的想法不停地在進攻與圍困這兩種方案之間,猶豫徘徊著。直到7月27日,從南方意大利戰線傳來了意大利軍團的消息,拿破侖的四萬餘大軍已經與維爾姆澤的部隊交火,法軍擊斃奧軍六千餘人。然而奧軍雖然有所損失,但是卻放棄了繼續據守曼圖亞防線。維爾姆澤做出了一個極為自負的決定,十萬奧軍擺開陣勢,與法軍在曼圖亞地區進行決戰。

聽著麥克唐納帶來的南方戰線的消息,布裏昂自信的說道:“我了解奧地利的將軍們,更加了解拿破侖,如果奧軍能依靠曼圖亞要塞以及四周防線阻擋意大利軍團,或許戰場還能拖上一段時間,甚至有所轉機。但是維爾姆澤認為兵力優勢就是戰爭最大的資本,那真的是太愚蠢了,奧地利必敗無疑。”

然而布裏昂仔細一想,表麵上看起來拿破侖打贏曼圖亞戰役似乎對整個奧法戰爭的局麵以及奧地利的徹底潰敗有著絕對的推動作用,但是實際上曼圖亞戰役的結果無論勝負對於布裏昂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拿破侖的意大利軍團在曼圖亞被徹底擊潰,結局所有人心裏應該都很清楚。

不但慕尼黑拿不下來,而且更糟糕的是南方的十萬精銳奧軍就會迅速北上討伐萊茵軍團,以挽救德意誌戰場的敗局。而奧地利帝國到時必然不惜傾盡國力,重建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來持續對法國的戰爭。

這對於目前兵力充足的萊茵軍團來說,恐怕並不是什麼狗屁的保家衛國的榮耀時刻,相反確實滅頂之災。

拿破侖的勝利也是目前布裏昂極為顧忌的,奧法戰爭最後著眼點以及奧地利帝國的資本也全部壓在曼圖亞地區上了,也同樣可以說是奧法戰爭最後的決戰。

這場戰爭造就了兩位戰績輝煌的年輕的軍事統帥,布裏昂與拿破侖。

法國人又或者是奧地利人到現在都無法分清,在這戰場奧法戰爭中,到底德意誌是主戰場還是意大利是主戰場。要說德意誌是主戰場吧,法軍得到的利益與城市的戰略地位遠不及意大利。但卻又不能說意大利是主戰場,畢竟在德意誌戰場奧法兩國投入的軍隊要遠比意大利戰場多得多,正麵交戰的激烈程度和損失遠比意大利方麵要大得多。

在一般人看來似乎主戰場隻是一個名詞而已,但其實不然。在戰爭當中,主戰場的地位絕非一般,即使一個國家名將眾多,但是民眾隻會記住主戰場的最高統帥,就好像百姓們隻關心戰爭的開端與結束一樣。

而布裏昂心中深知,隻有主戰場的勝利者才能得到更多的戰爭帶來的資源,比如名望、人脈、權利以及金錢,同時擁有與奧地利簽署有有利於自己的停戰協議的權利。布裏昂雖然不缺錢,但是前三者可是他夢寐以求的戰利品。這場戰爭帶來的威信,足以為登上權利的巔峰打下基礎。

恐怕此時遠在曼圖亞的拿破侖,心裏依然是這樣的想法。

布裏昂站在一處小丘陵上眺望著遠處的慕尼黑城,緩緩轉過頭去看著麥克唐納問道:“你估計南方的曼圖亞地區,拿破侖會用多久拿下來?”

麥克唐納極為恭敬的回答道:“以意大利軍團的推進速度,我看不出一個月即可。”

“恩,曼圖亞戰役一結束,我看奧地利的軍事力量也就差不多垮掉了。”布裏昂點了點頭,說道:“所以說我絕對不能讓拿破侖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讓萊茵軍團陣亡的數萬士兵們在德意誌戰場白白犧牲。慕尼黑的對峙問題必須要在幾天之內解決,我不同意士兵們為這麼一座城市繼續流血,要不然就與查理大公停戰吧。隻要他的軍隊能交出慕尼黑及其周邊要塞,並且接受法軍的繳械並投降,我願意放這五萬奧軍回國。無論怎樣,都必須要搶在拿破侖之前,逼迫奧地利政府接受和談,簽署和平協議。”

布裏昂最後將眼光放在了麥克唐納的身上:“與查理大公停戰的會談事務就交由你去安排,時間要盡快。”

“屬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