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斯堡戰役,可以稱得上是奧地利軍隊自開戰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敗仗,僅僅在戰場上被直接擊斃的士兵數字就高達近四萬餘人,當然這隻是粗魯估計,況且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被法軍俘虜、潰逃以及找不到部隊的情況。如果這些意外情況損失的兵員再加上去,那麼這個數字就真的相當壯觀了。
十一萬大軍損失過半這個還不算最糟的,真正糟糕的是就連中路軍團統帥阿爾文齊元帥還被法軍給俘虜了。不得不說,奧地利軍隊的曆史當中,不乏有諸多戰局失利以身殉國的元帥或者統帥,就連在南線戰場被俘的博利厄元帥至少至少肩頭還中了一槍。可是像阿爾文齊這樣在逃跑過程中直接被法軍俘虜的元帥,在奧軍當中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來。
這一下子,搞得奧地利軍隊丟人真的丟到家了。在法國方麵,萊茵軍團大敗阿爾文齊的戰績被全國各大報紙宣傳的熱火朝天,特別是布裏昂出自開辦的法蘭西報,簡直就是把布裏昂歌頌成了像戰神一般的人物。
然而奧地利一邊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奧地利政府哪裏還敢透露前線戰事?一個勁的封鎖前線消息,不準任何報社報道有關內容。要知道民心這種東西雖說是虛無縹緲,但是足以衝垮掉一個腐朽的政府。要是真的全奧地利老百姓都知道了前線的節節敗退,損失了十幾萬將士,還讓法國人打到家門口了,那麼奧地利政府不但打不贏這場仗,必然會民心盡失,到時候甚至在奧地利首都都難保了。
不但如此,奧地利帝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領土大概由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組成。全國不同民族,不同語言,即使是官方語言也沒有規定,再加上不同民族遭受的壓迫,以至於奧地利帝國的民族問題向來非常嚴重。至於後世出現的奧匈帝國也就是解決這種民族問題的一個措施而已,使得奧地利分裂成了匈牙利和奧地利的二元君主國。實際上此時,在奧地利帝國境內的匈牙利人已經對帝國政府極為不滿了,現在政府還能勉強震懾住,要是法軍真的打進了奧地利,匈牙利和帝國各省真的會造反也說不定。到時候,帝國內亂加上法軍入侵,所謂的奧地利帝國就真的徹底崩潰了。
然而奧地利帝國權利封鎖消息依然沒有什麼卵用,僅僅奧格斯堡戰役過後才幾天之後,奧地利帝國境內平民百姓就全知道了奧軍的崩潰局麵。原來,布裏昂一早下令潛伏在奧地利的特工暗地裏大批量印刷刊登奧軍慘敗的秘密報紙,並在大街上分發。很快,奧格斯堡慘敗的消息便在奧地利鬧得全國風雨。匈牙利的遊行示威行為比之前更加頻繁、難以控製,而帝國威信漸失,其他行省的民心也在急速下滑,奧皇弗朗西斯還有帝國內閣被每天的政務弄得焦頭爛額。
這一下子布裏昂可是給了奧地利帝國雙重打擊,而宣傳攻勢給奧地利帝國內政的打擊可比軍事上的打擊要來的慘痛的多。而這個時候,英國給奧地利那幾千萬英鎊的戰爭經費顯然已經失去了作用。
6月22日,對於奧地利來說還沒有從之前的慘敗中振作出來,德意誌戰場又傳來一陣噩耗。奧格斯堡已經被法軍占領,正式宣告了奧格斯堡戰役的結束,而這支法軍便是剛剛趕到的蘇爾特軍團。
慕尼黑門戶大開,奧地利帝國朝野上下大驚失色,甚至連巴伐利亞國王一聽到奧格斯堡淪陷的消息就立即收拾財產,舉家逃到了奧地利帝國請求庇護。
實際上法軍占領奧格斯堡並沒有經過激烈交火爭奪,查理大公早就率領五萬殘軍退出了奧格斯堡,向慕尼黑方向撤退。然而剛剛從南方趕過來的蘇爾特軍團正好占了個便宜,沒有費一兵一卒便進駐奧格斯堡。
可能這個時候整個奧地利帝國對於查理大公的這個決策都是極為詫異,認為他不是發瘋了或者有意反水坑奧地利,要不然怎麼會這麼輕易的放棄固守奧格斯堡。
實則不然,從目前奧法雙方的實力對比上來看,法軍裝備精良,士氣正旺就連兵員方麵也以兩倍兵力對奧軍來說可謂是絕對壓製。妄圖在奧格斯堡從野戰上把戰局逆轉對於奧軍來說顯然已經不可能了,如果查理大公率部硬拚,那麼隻能說明查理大公是真的瘋了。所以此時,奧格斯堡在奧地利方麵的戰略部署當中隻能是固守,以作為阻擋法軍繼續東進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