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零三節 激戰埃爾欣根(二)(1 / 2)

在第一師指揮部內,沒有過去多長時間,一位身穿藍色校級軍服的中層軍官便站在了貝爾納多特的麵前。

中校沒有一絲懈怠,挺拔的站正了軍姿,抬起手敬了個漂亮規範的法式軍禮說道:“師長,第一團團長蘭帕德中校向您致敬。“

蘭帕德.布羅特,1766年生於法國南部城市佩裏格,1784年正式參軍被調至萊茵軍團服役,之後被提升至上尉軍銜,擔任一個步兵連連長的職務。1786年因為過人的軍事素養而被布裏昂挑中,成為鐵血衛隊的一名中層軍官。於同年參加了血洗第一師的行動,因為雷厲風行的作風與幹淨果斷的手段得到布裏昂的賞識。

之後又在1788年巴登戰爭爆發之際,跟隨著布裏昂的鐵血衛隊進軍巴登地區與上萬的奧地利、薩克森聯軍作戰,卻因為作戰時被流彈擊中而不幸負傷,卻因此破格升為少校軍銜。在醫院養了兩個月的傷後,又被重新分配到萊茵軍團擔任第一師的一個步兵團長。在貝爾納多特出任第一師師長之後,被貝爾納多特看中,調任第一團團長職務,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貝爾納多特極為器重的心腹軍官。

蘭帕德雖然僅僅是一個團長,但是要論起地位卻比起萊茵軍團中諸多中層軍官要略高一籌。按照布裏昂整合萊茵軍團後的一般編製,一個師下轄三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旅,外加一個炮兵團。而一個步兵旅下麵管轄三個步兵團,每個團滿編也隻有兩千餘人。至於納拉和儒貝爾統帥的巴登師團的編製也就更少了,一個團也就一千六百餘人。

然而第一團編製的情況也卻極為特殊,團部下轄四個步兵營、兩個騎兵營、還有一個加農炮兵營,再加上非戰鬥人員總共有四千四百餘人。毫不客氣的說,第一團的綜合作戰能力在萊茵諸軍中除了德塞的預備旅絕對無人能及,甚至在短時間內打垮一個五千餘人的巴登步兵旅都沒有問題。

這樣看來,蘭帕德作為一個團長的軍銜卻達到了中校這也就不足為奇了。明眼人自然看得出來,貝爾納多特有意栽培,隻要蘭帕德立下戰功,早晚會升遷到一旅之長,軍銜達到少.將也說不定。

貝爾納多特看著蘭帕德略帶一絲秀氣的臉龐,簡單的交代了一下布裏昂的指示,然後繼續說道:“這一次作戰的難度刻不下啊,據我們的情報機構得知駐紮在埃爾欣根以及多瑙河一線的奧軍就有六千多人。渡河作戰的木船已經在準備當中,估計5月2日便可準備完畢。”

蘭帕德中校點了點頭,毫不猶豫的說道:“師長放心,5月3日我們就趁天黑渡河,天一亮就立刻奔襲埃爾欣根,絕不辜負師長的信任。”

當天晚上,蘭帕德就召集了第一團營級以上的軍事會議,商討並確定了詳細的渡河作戰作戰方案。

雖說軍團總部已經為第一團的製定了較為詳細的渡河方案,但是那也頂多是一份戰略性作戰方案。實際性的行動方案還得團部自己製定。沒有多長時間,作戰方案已經完成。由於考慮到炮兵與騎兵的渡河困難,所以除了帶著少量的加農炮外,這一次的作戰任務基本落在了四個步兵營上。

後麵的大量騎兵、炮兵部隊或者是後續的大部隊想要跟上來支援先頭部隊,那就必須要看第一團的三千步兵能不能撐得住陣地直到工兵架完浮橋了。況且在寬達近十公裏的多瑙河上搭建浮橋,不但難度極高風險極大,也最少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到時候第一團麵對越來越多的奧軍會出現怎樣的狀況,蘭帕德甚至不敢想象。

5月3日一早,整個萊茵軍團便開始為了即將的渡河作戰進行全麵準備工作。除了軍團內的大批量物資運輸到多瑙河邊,還有貝爾納多特師團、達武師團、納拉師團、儒貝爾師團全部集結於多瑙河沿岸,等到浮橋已搭建完畢就立刻渡河。當然,這一次貝爾納多特的第一師作為第一團的增援部隊,是最先開始渡河。

然而作為主攻手的第一團相較於萊茵軍團其他部隊就沒那麼緊張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彈藥運輸工作,在中午十二點部隊用完午飯的時候就開始養精蓄銳,傍晚五點左右提前用餐。直到午夜十一點,負責作戰的近三千餘名士兵才登上了停泊在河邊的木船或木筏開始向多瑙河東岸前進,然而作為團長的蘭帕德親自隨軍指揮前線作戰,當然這也是為了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