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革命時代 第八十節 法國大革命!(2 / 2)

13日清晨,街道上就傳來了一陣槍聲,更加伴隨著如流的人潮。果然不出路易十六所料,巴黎市民果然爆發了革命運動,人民瘋狂的開始攻占整個城市。

實際上巴黎戍衛部隊保持了中立,槍支全部在國王的軍隊手裏,而那些革命的百姓幾乎是結成了一群,隻有幾支滑膛槍就開始向街道上嚴陣以待的國王軍隊發起進攻。至於結果,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國王的護衛隊在人群中瞬間崩潰,就連庫房中的大炮都沒有用上,直接扔下槍就跑了。而革命者真正要對付的還是那些具有一定戰鬥力的德意誌雇傭兵。

然而國王護衛隊一跑,整個就一千多人的軍隊隻剩下了區區三百多人,不過那些雇傭兵的戰鬥力確實不是吹的,革命者們雖然占據了許多陣地還是損失慘重,無數人民倒在了戰場上。但是悲哀的是,這些雇傭兵的彈藥壓根支持不了這場戰鬥。

槍聲漸漸的弱了下去,打的正歡的雇傭兵瞬間傻眼了,手頭沒了彈藥就等於要和這數萬百姓拚刺刀啊。有了彈藥,這些雇傭兵可能還能憑借經驗與百姓耗上一天兩天都不成問題,可是和群眾拚命那簡直就是找死!

雇傭兵雖然厲害,但是都是為了錢幹活的,都沒有命了那要錢還有什麼用?

戰鬥到了夜晚,雇傭兵也幹脆放棄陣地,而巴黎市民卻以無數人的獻血為代價得到了巴黎的勝利。

然而雖然民眾得到了巴黎大部分區域,但是象征這封建製度的巴士底獄還在國王的手裏,於是民眾聚集起來開始準備進攻巴士底獄。

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裏。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當時的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後來,由於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製巴黎的製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麵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藥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凡是膽敢反對封建製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裏(伏爾泰曾經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製王朝的象征。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教士和貴族。教士是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隻占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教士、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因為政治上沒有權力而受到欺壓。

“到巴士底獄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得從四麵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裏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衝在前麵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隻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鏽的古炮也加入了戰鬥行列。他們沒有炮手,隻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鬥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裏,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1個小時過去了,戰鬥沒有什麼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幹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衝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鬆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麵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

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很快,守軍堅持不住投降了。

。。。。。。

“公爵,巴黎方麵的緊急消息!”麥克唐納急忙拿著天網傳過來的消息向布裏昂報告。

布裏昂放下了手中的鋼筆,看著麥克唐納:“是什麼情況?”

“革命爆發,巴黎已經淪陷,國王情況尚未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