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來得正是如此的突然,歐洲各國君主聽到這一消息無不愕然驚訝,而對於這場驚天革命的威力,歐洲的哈布斯堡王室早就已經心有餘悸,這場革命注定會在歐洲的政治中心影響全局。事實上,法國大革命在曆史上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甚至幾乎將封建製度連根拔除。
可是就在歐洲王朝出現恐慌之際,同樣也沒有任何國家君主願意出頭,暫時幫助法國主持大局。
列強中,英國與法國之間幾乎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法國自路易十四起就是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希望法國的混亂局勢能夠持續下去,以便更好的削弱法國。況且自身本土遠離歐洲,英國皇帝也一直倡導著休生養息,所以就算怎樣革命也不會對英國有多少影響。
至於普魯士與奧地利兩國都對於法國虎視眈眈,但是在這背後都有一定的裙帶關係。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的姑姑正是瑪麗王後,對於法國的戰略,奧地利一直是有所顧忌,不管有什麼較大的動作,嚴陣以待便是。當然對於路易十六的存在,奧地利絕對無法否認其重要性。
如果革命威脅到波旁王朝的存在,奧地利當局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與奧地利一樣,普魯士也極為希望波旁家族能夠繼續存活下去,這就像曆史上的拿破侖時代一樣。普魯士在意的便是對於法國方麵的利益,可是這些利益隻有在路易十六的手裏才能得到。革命政府的態度強硬是必然的沒也是預料之中的。
然而此時法國已是翻雲覆雨,革命的火焰幾乎燒遍了整個法國。受到革命者攻占巴士底獄,拿下巴黎城的影響,整個法國的革命局勢呈所向披靡之勢,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莊園,燒毀地契。歐洲幾百年的封建製度在這一刻遭到了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
至於裏昂城的狀況當然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已經有大量的群眾開始聚集鬧事,反對政府,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相反這就是一個政權毀滅的前兆。幸虧布裏昂在裏昂城方麵的警戒、防禦甚為嚴格,艾達文手下的精銳士兵對於暴民有著很好的威懾作,要不然差點就到了無法挽回的局勢。
“現在的情勢已經非常糟糕了,裏昂城有上千人開始遊行示威,甚至有不少暴民開始進攻艾達文的駐守軍隊,市政府也開始有危險。今天又有無數的群眾在裏昂城參議門前聚集,很多資本家也開始加入其中支持革命!”這是裏昂城方麵給布裏昂傳來的最新消息,當麥克唐納拿到手時早就心驚膽顫。
布裏昂自然明白現在艾達文以及當地官僚機構處於怎樣危險的局勢,艾達文的手裏可是握有數千精銳守軍,甚至軍隊還受到過布裏昂親自訓練,戰鬥力當然與普通陸軍大為不同。可是,這也足以反映裏昂城的危險情況。
然而在裏昂城的暴力革命中,最讓布裏昂懊惱的就是資本家們的加入。確實,布裏昂明白這是大革命中會出現的必然情況。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如同布裏昂這樣的企業家一樣,金融資本雄厚,擁有極為恐怖的實力。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
在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製,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製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
然而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如果說法國其他地方的資本家們實行革命活動還是令人理解的,可是在裏昂城,他們反對的是以布裏昂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政府,這便是布裏昂最無法容忍的。實際上,在參議院中布裏昂已經給予了資產階級很大的權力,有眾多席位都是有商人階級組成的。
而在之後的商業戰爭中,安布瑞拉集團幾乎摧毀了整個裏昂城的商業世界,更加壟斷了大部分的商業資源。但是布裏昂同樣為資產階級作出了讓步,畢竟布裏昂一心想要聯合的就是資產階級,之前隻不過是為了給與他們一些懲戒。
在開設裏昂城商會之後,布裏昂主動出資修補裏昂城遭到重創的商業體係,這已經讓大量的資本家從中獲利得到了生機。很大一部分被收購的公司企業重新回到了商人們手中,布裏昂甚至還讓出了安布瑞拉集團相當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