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第六十三章 令不二出(2 / 3)

趙瀚在一旁卻是冷眼旁觀,見這皇甫嵩竟然不惜將部下大將斬首以此來保住朱儁的威嚴,心中不禁對他安生敬佩,心想這皇甫嵩到底是識大局之人,懂的此時漢軍絕不能將士離心、生出內訌,否則離敗亡之日定不遠矣。又想道這朱儁若是聰明些的話多半會出言阻止,否則如此一來必然將徹底得罪皇甫嵩一係的軍官,困守長社的漢軍如何還能團結禦敵。

到是那個豫州刺史王允一直在一旁神色淡然的喝著酒水,仿佛一切都與自己無關。按理說他身份特殊,應該最適合做這兩方的和事佬,無論是朱儁所部還是皇甫嵩所部,都多少會賣些這個地方主官的麵子。可他偏偏一言不發,隻是自酌自飲,委實讓趙瀚猜不透他心中打著什麼主意。

這是倒是不出趙瀚所料,朱儁果然緩緩開口阻止道;“義真兄且慢(皇甫嵩字義真,朱儁字公偉)。”

皇甫嵩回過身來拱手道:“公偉兄有何見教。”

朱儁神色雖然冷峻,卻較之前好上了許多,隻是沉聲道:“陣前斬將,實屬不祥,況且如今我軍士氣不高,若是軍中再出變故,恐怕士卒們會私下揣測紛紛。這楊暹雖然傲慢無禮,卻也為大漢盡忠半生,不如讓他留職戴罪立功,義真兄看可否?”

朱儁既已求情,皇甫嵩又豈會有不允之理,便點了點頭道;“公偉兄所言甚是,是在下考慮又是偏頗了,那就依公偉兄所言吧。”

又冷臉望向跪在地上的楊暹道;“你出言不遜,若非朱將軍求情本將早已將你斬首示眾,如今就允你戴罪立功,待戰事完結後在論功平罪。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藐視上官當杖責四十,你可服氣?”

楊暹從鬼門關轉了一圈回來,此時麵如死灰心有餘悸,哪裏還敢嘴硬,隻是低頭諾諾道;“卑職領罪。”

“人來,拖下去行刑。”

“諾。”兩名親兵架著楊暹下去,隻聽見帳外一陣劈哩叭啦的擊肉之聲,還間雜著幾聲沉悶的呻吟聲,帳中眾將一時肅然。尤其是皇甫嵩部下的那些校尉們,也皆收起了之前小覷朱儁之心。

待親兵將打的皮開肉綻的楊暹架回來時,皇甫嵩手按佩劍,環視帳中個人,最後目光停在楊暹臉上,沉聲說道;“朱將軍此次初戰失利並未他一人之過,若非我軍沒有守住父城,黃巾軍也不如如此輕鬆的集結大軍圍攻朱將軍所部。所以即便朝廷論罪,我皇甫嵩也會上書與朱將軍共當此罪,在座諸人都脫不了幹係。”

“所以我們如今都是戴罪立功,唯有眾誌成城方可擊破黃巾軍,一洗前恥,為陛下平定潁川諸郡。”

說罷忽然轉身拜向朱儁道;“公偉兄,你為交州刺史時便以平叛有功而名揚天下,居功甚偉被天子封為都亭侯,如今黃巾之亂和當初交州之亂極為相似,無論是經驗還是資曆,你都應當總領大局。皇甫嵩不才,願意聽命公偉兄,我部若有不從者,定依律斬殺。”

朱儁一怔,麵色有些古怪的看著皇甫嵩,半響才緩緩開口道;“義真兄乃是將門之後,家中更是名將輩出,為北地太守多年平定羌亂無數,我用兵新敗,實在當不起這主帥之職,無論從何處看,你都比我更適合當著主帥之命。義真兄大可放心,我朱儁雖然為人古板卻也是識得大體之人,絕不會拖你後腿延誤軍機的。”

可任朱儁怎麼推讓,皇甫嵩卻隻是不肯答應,無奈下朱儁隻好勉為其難的同意擔任主帥一職,皇甫嵩則充任副帥,又和諸將在營中商討了防務一事這才散去。

朱儁所部六營因為在之前潁水一戰中折損過大,不少營部幾乎打殘,這次便將王允帶來的義軍以及穎川本地的駐軍充入其中,仍然維持了六營的基本建置,隻是戰力卻是下降許多,短期內是難以恢複如前的強悍戰力。

長社大營背靠陽翟,扼守住了北上的關卡,黃巾軍若想北上就必須攻克長社,否則定會被漢軍襲擊後路。所以波才才集中全部的精銳將漢軍團團圍住,隻盼一舉攻克北上再無阻攔。

朱儁部因為是新敗之師,所以便將防衛西麵交由他們,皇甫嵩大部完整,則兼防任務最重的東麵和南麵。全軍共計三萬五千餘人,雖然遠不及波才部的黃巾軍,卻實力也不容小覷,波才試探著進攻了幾次,見漢軍防備森嚴這才作罷,隻好全力包圍,想要困死漢軍。

好在漢軍中糧草雖然不足但也足支撐月餘,又有活水作為取水之處,倒也暫時不用擔心被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