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不然。”太尉袁槐竟率先表態讚成,站出說道;“此一時彼一時,陛下當年怒極所下的詔令,而近日確實關係著社稷存亡,孰輕孰重,陛下豈能不知?”
“正如盧侍中所言,唯有朝廷重設大將軍一職節度平叛事宜,方可讓我漢軍做到進退如一、相得益彰,而不至於各自為戰、混亂不堪。臣舉薦慎侯何進為大將軍一職,慎侯身為國舅,位份尊崇,且在朝中素有賢名。更有剿滅洛陽太平道叛亂大功,若非慎侯及時發現,恐怕如今冀州之亂已經在洛陽城中上演了。”
見袁槐率先表態,司空袁逢、太仆楊彪,廷尉崔烈、司農鄧盛、執金吾丁原、禦史中丞韓馥等人紛紛站出齊聲道:“臣等願舉薦慎侯為大將軍。”
這些人都是士人中的核心,行動又不約而同,想來是早已商量好的。何進在一旁喜不自勝,倒是沒想到袁槐他們竟然送給自己如此一份大禮,當真是心中感激無比。張讓確實暗自恨得牙癢癢,他已經看出如今士子們已經擺明了打算準備依附何進來和自己對抗。不過即便知道也是無可奈何,受上次的事情牽連,如今天子對自己仍然是不冷不熱,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緩過這陣。如今他是言行謹慎,隻是用心為天子辦事,不敢再如往日那般飛揚跋扈。
所以雖然有心阻擾何進上位,卻又不便直接跳出,想了想隻好作罷。
劉宏見何進竟然得到如此多的大臣擁戴,倒是有些意外。他原本也就對何進擔任大將軍有些屬意,如今見叛亂愈演愈烈,若是處置不當到當真是有亡國的危險,便也順著群臣的意思欣然點頭道;“如今朕便準了,何進聽命。”
何進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氣沉聲躬身道;“臣在。”
“朕封你大將軍一職,職掌統兵征戰,節度天下兵馬,位列三公之上,自卿以下皆拜。”
何進強壓下心中的激動,顫著聲音哽咽道;“臣遵命。”
一旁一直笑眼相看的太尉袁槐也上前恭賀道;“恭喜大將軍。”說罷帶領群臣先後向劉宏和何進拜道;“恭賀陛下,恭賀大將軍。”
何進不敢受拜,忙轉身回拜道;“何進不過是為天子分憂,今後之事還要多多仰仗各位,豈敢受禮。”
劉宏倒是頗為滿意何進的謙遜姿態,便笑著說道;“大將軍不必如此謙虛,還盼你能盡心盡責,為我大漢平定叛亂。”
何進振奮道;“臣定不負陛下重望,待和諸位大人們商議後便擬出個平叛的章程出來,以供陛下定奪。”
劉宏欣然點頭道:“朕拭目以待。”
“如今各地叛賊群起,我大漢又久未經曆戰事缺少將帥之才,各位愛卿心中可是有什麼好的良將之才推薦給朕。”
“臣舉薦侍中盧植,盧大人幼習兵法,文武雙全,若用之為帥必不負眾望。”
“好。”劉宏點頭望向盧植,“盧植,你可願意為朕分憂。”
盧植從容站出拜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願意為陛下血濺沙場,馬革裹屍。”
“好,朕心甚慰。”
“臣舉薦北地太守皇甫嵩,皇甫嵩此人乃前朝名將皇甫歸之侄,其叔父皇甫歸在平叛西涼中立下赫赫戰功。皇甫嵩自小在他叔父身邊長大,所以精通兵法,又習得弓馬騎射,老臣敢以性命相保,此子絕對又安邦定國之才。”
說話的正是久未說話的司徒陳耽,素來慎行慎言的他這次倒是很是熱情的舉薦起了皇甫嵩,想來這個皇甫嵩當真是有大才。“
“好,立刻下令召皇甫嵩入京供命,即是將門虎子,朕自然會大大重用。”
陳耽微微顫顫的躬身行禮,道;“陛下英明,老臣相信您定能重安社稷,還我大漢清平盛世。”
劉宏歎了口氣,倒是沒有多說,隻是有些心灰意懶的揮了揮手道;“若是無事的話,各位愛卿便就此散去,待和大將軍商定後再上奏於朕。若遇不決之事,一律大將軍和陳司空定奪,朕一日未眠,身子有些乏了。”
“諾。”群臣轟然應聲,便按照規矩分別依次退出大殿。劉宏也在張讓的攙扶下退往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