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與我大漢時代相攻,如今雖然勢力大減,但也需提防他們趁機劫掠並州,所以臣以為匈奴中郎將張脩所部騎兵,隻可以抽調一半交予宗校尉,由他帶領南下和大軍彙合平叛。至於西涼,可暫時放棄偏遠些的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將這四郡國的大軍和士民回撤武威金城二郡,調撥出大部精銳出並州功伐冀州,待日後得勝後再回軍西涼。”
德陽殿上,隻聽見朱儁的錚錚之聲貫徹入耳,無論是分析還是對策都是入情入理,令原本慌亂的群臣們漸漸找回了對漢軍的信心。太尉袁隗和司空袁逢二人為世人的領袖,而朱儁亦屬於士子,所以二人相視一眼,皆站出列齊聲道;“朱大夫之極為有理,臣附議。”
見三公中已有二人表態,餘者紛紛出列表示讚同。何進雖然心中有所不悅,卻仍然站出附議。於是天子劉宏立刻下詔,調集護烏丸校尉宗員所部南下,取道並州與匈奴中郎將張脩所部會合待命。同時依照朱儁之言暫時放棄敦煌四郡國,遷護羌校尉董卓為並州刺史,征調西涼步騎萬餘由他統領前往並州回合宗員所部,等待洛陽平叛大軍北上會合後再一並進軍。
至於領軍之人,在場大多數人皆一致推薦有領軍經驗的朱儁,於是天子便遷諫議大夫朱儁為右中郎將,北軍五營擴充後由他帶領前往並州回合董卓二部,前往冀州平叛。
(PS:這個時代的州刺史並非黃巾之後的州牧,刺史隻有監察之權,如無詔令是無權幹涉軍政大權的。州刺史和郡守、中郎將、校尉、都尉、度遼將軍等皆為平級,都是二千石官員,所以董卓從護羌校尉轉任並州刺史是稱為‘遷’不是‘升’。)
原本還愁雲慘淡的朝堂頓時輕鬆了許多,被叛亂消息嚇得慌亂了手腳的天子和大臣們此時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有了從邊軍和北軍中抽調出的這數萬精兵,再彙合地方上的守軍,平定冀州之亂似乎並不是太難。
正當眾人鬆了口氣時,卻聽見宮門警鍾大鳴,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齊齊變色。不過些許時間,就聽見殿外有軍士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高舉著手中的信箋直入德陽殿中,跪在天子座下大聲道:
“稟陛下,穎川太守鄧禹急報。有太平道首領波才叛黨聚眾作亂,一日間已攻下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七城,賊眾聲勢浩大,號稱五十萬大軍,如今已經兵圍陽翟日夜攻打,其他城池也危在旦夕。同時叛軍勢大,似有增援自從東麵和南麵而來,鄧太守懷疑汝南和南陽陳國等地也有賊情。”
“什麼。”劉宏驚愕的霍然站起,隨即跌路龍座之上,目光慌亂無比的望著坐下諸大臣,驚慌失措的說道;“你們說,你們快說,如今該當如何。”
不待他人回話,一名身材欣長的中年文官已經站出,大聲說道;“陛下,穎川素為朝廷要地有靠近洛陽所以駐軍並不見少。如此都已大半失陷,臣恐怕豫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五州其他郡縣也必會有太平道妖人作亂,如此一來叛亂已經不再局限於河北一地,我們必須重新布置兵力分配,全力絞賊平叛。”
“陛下無需驚慌,如今賊眾勢大無非是朝廷猝然無防的緣故,大漢四百年的江山基業又豈是這些蟻賊能夠撼動的。他們即便再是勢大人多也都是些拿慣了鋤頭的農民,如何能和我大漢的百戰精銳相比。我們隻需穩紮穩打,從容布置應對,定能平定黃巾軍的叛亂。”
這番話讓心神俱亂的劉宏稍稍鎮靜了一些,他頓了頓,抬頭望著那名文官。
“你是何人””
“微臣侍中盧植。”盧植躬身畢恭畢敬的回道。
“哦,盧植,朕對你有些印象。”劉宏點了點頭。“你可是有何好主意要先給朕?”
“臣以為如今天下動亂,群賊四起,朝廷必須要拿出完整的平叛方針方可平定叛亂。臣請陛下重設大將軍一職,總理天下兵馬之事。同時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攻殺黃巾叛軍。”
“大將軍……”劉宏麵露疑慮之色,悄悄看看了何進一眼,隻見他低著頭一聲不語,麵色上也看不出歡喜之色,這才微微放心。想了半響,又麵露遲疑的說道;“隻是朕在竇武陳蕃謀反後曾經下過詔令,從此不再設大將軍一職,如今若是重設,豈不是自食其言。”
劉宏所說的便是當年的第一次黨錮之禍,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私謀起兵清君側,欲誅殺所有宦官,卻因為消息走漏被宦官曹節反撲身死。劉宏在事後得知這二人私自起兵的計劃後,頓時勃然大怒,又顧忌這大將軍一職過於權重,便特意下詔從此不再設立此職,如今他說起的便是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