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曆史背景(10)(3 / 3)

“我的天使們,他們都受到了我的教導,我知過去,亦知未來。易卜拉欣和易司馬儀都是我的奴仆,他們和你們的事情都要按我的意願安排。哲布拉伊來,你快到天堂去,把我為他倆備下的羊牽來;你要知道,我在創造他倆前一千年,就備下了那隻羊。”

天使哲布拉伊來立即按安拉的命令行事。安拉有言:“我喊叫說:‘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這確是明顯的考驗。我以一個偉大的犧牲贖了他。”見馬堅譯《古蘭經》“列班者章”第104——107節。先知易卜拉欣曾說過:“我是獻祭品之子,無豪邁可言。”

後來,安拉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建造天房,安拉在《古蘭經》中說道:“為世人而創設的最古的清真寺,確是在麥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導。其中有許多明證,如易卜拉欣的立足處;凡入其中的人都得安寧。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不信道的人,無損於真主,因為真主確是無求於全世界的。”見馬堅譯《古蘭經》“儀姆蘭的家屬章”第96——97節。

先知易卜拉欣受安拉委派開始建造天房,在安拉默助下建成了天房。易卜拉欣向安拉祈禱,安拉接受了他的祈禱。安拉命令易卜拉欣號召人們朝覲天房,易卜拉欣說:

“主啊,我的召喚難以傳到所有人那裏。”

安拉默示他說:

“易卜拉欣啊!你隻管召喚,你的召喚聲會傳到所有人那裏。”

關於朝覲,安拉在《古蘭經》中說:“你應當在眾人中宣告朝覲,他們就從遠道或徒步或乘著瘦駝,到你這裏來。”見馬堅譯《古蘭經》“朝覲章”第27節。

所有事情辦妥,易司馬儀也安定下來了,易卜拉欣便回沙姆去了。所有這些事情,都是遵照安拉的命令辦的。

易司馬儀有了後代,所有穀地都在他的管轄之下。易司馬儀有一個兒子,名喚蓋達爾,和堂弟葉阿古卜·本·易司哈格住在一起。蓋達爾結了婚,添了兒子,子子孫孫相繼,一代接著一代,生息繁衍到穆阿德·本·阿德南時代。穆阿德有一子,取名尼劄爾。尼劄爾有四個兒子,他們是伊亞德、萊比阿、穆達爾和安瑪爾。尼劄爾有幸,看到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光芒。

尼劄爾臨終,把四個兒子叫到麵前,對他們說:

“如今,你們都成了阿拉伯人的頭領。我已經把留下的財產平分給了你們,為的是不讓你們在我死後互相爭吵。我已寫好遺書,保證你們每一個人都得到相應的一份遺產。你們之間不要發生爭執。如果不滿意自己分到的那份遺產,你們應該去找族王艾夫伊·本·朱爾胡米,請他為你們裁決;不論他怎樣吩咐你們,你們都要按他的意願行事。”

說到這裏,尼劄爾老人一命歸主。

族王仲裁

人們將尼劄爾老人埋葬後,舉行追悼儀式。葬禮畢,取出老人家留下的遺囑。打開遺囑一看,上麵寫著:

烏駒、利劍、長矛和戰器,歸吾兒伊亞德;牛、羊和駱駝歸吾兒安瑪爾;黃驃馬、紅毛駝歸吾兒萊比阿;餘之錢財和男仆及有數仆女歸吾兒穆達爾。

證人讀過老人的遺囑,兒子們異口同聲嚷道:

“分得不公平,我們不接受。”

族中長老們為他們評判一番之後,說:

“你們若不滿意,就照你們父親的臨終遺囑仲裁吧!”

他們一致同意,一起找族王艾夫伊·本·朱爾胡米去了。他們邊走邊考慮自己見了族王該說些什麼。

他們行至一個名叫賽姆阿的穀地,見那裏土地寬闊,草木茂盛,地上遍開野番紅花、延命菊、野百合和玫瑰花,夜鶯、雉鳩、金翅雀鳴唱枝頭,麻鷸鳥、戴勝鳥飛來飛去,好一片賞心悅目美景。然而聽到斑鳩的鳴叫聲,不免讓路人有思鄉之感湧上心頭。不過,微風吹來,空氣中夾帶著鮮花的芳香,又見麵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仍然令人留連忘返,由衷讚美偉大安拉的造化之功。滋養萬物的正是安拉,人們看到的參天大樹、相互擁抱的綠葉、成熟的累累果實、紅彤彤的石榴花、藏著秘密的花芯……哪一個能離開安拉的照料!正如詩人所雲:

綠蔭撐巨帳,下落鋪華毯。

百鳥鳴枝頭,報喜春爛漫。

聞得斑鳩鳴,遊子思家園。

聽到夜鶯唱,戀人心煩亂。

采支延命菊,戴在秀發間。

群鳥迎新娘,歌聲滿人寰。

四位兄弟邊走邊談,忽見前麵出現了一峰駱駝的足跡,看上去好像是向著水源方向跑來的一峰駱駝踏出來的蹄印。

望著蹄印,萊比阿·本·尼劄爾說:

“我看這是一峰殘疾駱駝。”

穆達爾·本·尼劄爾說:

“我說這是一峰獨眼駱駝。”

安瑪爾·本·尼劄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