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眾舉報
市委考察組陸續從各縣區陸陸續續撤離後,天簌市各縣區包括市級部門的一些幹部,就已經開展了利用各種關係到處積極活動。當然,這些人活動的最基本目的,就是位子。雖然這些臨時活動的人都是一些缺乏深謀遠慮或者是缺乏過硬關係的人,活動效果並不一定就理想,但卻總覺得隻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沒有結果,心裏也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或者是死心了。實際上,在自己的仕途上考慮長遠的,或者是有過硬關係的,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活動的。因為這個時候活動,不僅是“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表現,就是這個時候燒的香再高,效果也不一定明顯。而且在這個時候來跑關係,還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成為跑官要官的典型。真正是有深謀遠慮或者是關係過硬的,都是早在換屆工作正式開展前就已經基本上把工作做到家了,現在已經是隔岸觀火、坐山觀虎了。
就在小王手上的事情完成得差多的一天下午,科長楊一明把小王叫上,兩人一起到董部長辦公室,說是董部長有事情要安排。
因為和董部長一起到那河西和山南兩個縣考察,小王和董部長已經非常熟悉了。縣上的考察工作結束回到市委組織部後,小王也已經多次到過董部長的辦公室。因此,已經不再象第一次到那董部長辦公室時那樣,心裏一直充滿緊張感。
楊一明和小王到董禮友的辦公室時,市紀委副書記淡溪涯、黨風廉政室主任章顧城都已經在董部長辦公室裏坐著了。因為淡溪涯和章顧城都參加了市委考察組,所以這兩個人小王都認識。楊一明和小王給淡溪涯和章顧城打了招呼後,便找橙子坐下來。既然市委組織部的領導和市紀委的領導一起,肯定是商量比較重要的事情。
待小王和楊一明兩人坐定後,董部長先開口說道:“淡書記和章主任今天來,主要是和我們商量一下市紀委最近收到的一些群眾來信問題,其中有些信反映下來有人在到處拉關係,還有人用金錢跑關係,甚至想有換屆時用錢換選票。由於信中反映的情況說明很具體詳細,蔣書記、舒書記和白部長都要求要認真調查,把情況弄清楚,如果確實如信中所說,有人在用錢打關係搞跑官要官,就必須堅決處理。現在我們就是商量如何去調查的問題。”董部長說完,就從自己的辦公桌上拿起一封信,遞給楊一明。
楊一明接過董部長遞過來的信迅速看了一遍後,又遞給了小王。既然是市紀委收到的舉報信,並且是董部長遞給楊一明的,那麼說明董部長已經看過此信了。而楊一明在組織部工作了不短的時間,知道今天讓小王一起參加商量,肯定就是要讓小王參加調查,他也就斷定此信可以給小王看,因此,也就沒有征得董禮友同意就把信遞給了小王,讓小王看。
因為幾個人都在等著小王看信,小王也就隻是迅速地瀏覽了一遍來信。信中的內容大概是說順河縣河沿鄉一個叫葉名利的黨委書記,聽說自己已經被列入了這次縣上換屆時縣委班子的人選,但隻是作為差額人選。為了使自己能夠在縣委換屆選舉時當選為縣委常委,便向縣上的相關領導各送了兩萬塊錢,並許諾如果自己當選後再給每個人至少三萬塊錢。由於舉報信中說得有名有姓,並且金額具體,按照紀委的規定,對這種群眾來信必須調查核實。因此,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舒明和市委組織部部長白天成兩人商量,並報經市委分管黨務的副書記蔣勝同意後,決定由市紀委和市委組織部共同派出人員組成調查組,對信中反映的情況進行調查。由於市委組織部人手比較少,其他同誌特別是幹部上的同誌手上都有比較急的事,董禮友和白勝商量後,決定派小王參加調查。現在就是商量如何去調查的事。能夠派小王參加這種調查,一方麵是因為小王有前麵參加考察的工作基礎,另一方麵也說明天簌市委組織部的領導對小王的信任。
實際上,類似的舉報信紀委和組織組織部都收到過不少,隻不過沒有不少信都沒有這封信寫得那麼詳細具體。紀委的規矩,凡是舉報信中反映問題不具體、涉及人員含混不清的,一般都不理會。但對於那些反映情況具體,涉及人員明確,或者是明確署名的舉報信,能夠查實的就必須調查核實。對於舉報信反映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紀委負責調查核實,但因為這封舉報信反映的事涉及到換屆的問題,而換屆工作主要是組織部門負責,所以需要組織部門參與。
看楊一明和小王都已經把信看了一遍,董部長就說:“今天我和淡書記一起,就是和大家商量如何去調查這封信反映的問題的事。市委領導要求非常明確,就是要把這封信調查清楚,如果確有其事,必須嚴肅處理。這樣,請章主任和楊一明先談談想法,然後請淡書記作具體安排。”
市紀委副書記淡溪涯的資曆遠遠趕不上董禮友的資曆,並且淡溪涯的級別是副縣級,而董禮友的級別是正縣級,所以董禮友才會請淡溪涯作安排,如果兩個人資曆差不多,董禮友就不會這樣說了,畢竟組織部和紀委都是市委的工作部門,並且從黨章上講,紀委的規格還要比組織部高一些。但官場上雖然也講規格,但講資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