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霸道書記(1 / 2)

第十章 霸道書記

對於黃俊生的霸道,小王在市商業局時就聽縣商業局的同誌說過,但至於如何霸道,小王則不得而知。剛才聽到杜宇鵬說到黃俊生作風霸道的話題,自然激起了小王強烈的好奇心。盡管到現在為止,對於幹部考察的具體內容小王還並不十分清楚,隻是有一次偶然聽組織部的楊明科長說過,說考察幹部就是了解幹部的表現,群眾的評價。因此,小王想,既然考察幹部就是了解幹部的表現情況,群眾的評價,那麼多聽聽各方麵的意見,就能夠多掌握情況,對幹部的考察了解也就越深入。特別是聽一聽各方麵人員對幹部的反映,對於更全麵、更準確地了解被考察幹部的情況,肯定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特別是像杜宇鵬他們這樣與黃俊生沒有直接關係的人員,談論的問題應該是更客觀、更超然,不會像與黃俊生有直接關係的人,談論時會在心理上有所顧忌,或者是出於自身在利益考慮,會為黃俊生歌功頌德。現在他們談論的是這次縣級班子考察中的重點人物——縣上的主要領導黃俊生,小王就更是希望聽一聽他們的評價。因此,杜宇鵬講黃俊生的事時,小王並不反感,而是很認真地聽著。

從杜宇鵬口中說到有關黃俊生對秦始皇的那一套理論,盡管是以挖苦的口吻來談論的,但在小王的內心裏卻非常讚同。確實,就是因為有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乃至焚書坑儒”,才有今天強大統一、疆土遼闊的當代中國。就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唐王朝,給中國曆史留下的遺產,並且對後世仍有著影響的,也就隻有科舉製。而科舉製的產生,仍然是與專斷的武則天分不開的。在小王思想中,如果讓他在民主與集中之間來選擇的話,他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集中。盡管他自己寫文章時,常常把民主放在重要位置,但不這樣,文章寫得再好,也得不到與讀者見麵的機會。現在還沒有誰敢公然講集中也就是專斷的好處。在小王的思想中,他非常認同“集中可以把分散的力量很快地聚集在一起,可以辦分散的力量辦不了的事情”這一觀點。小王一直就非常認同杜宇鵬談到的,中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原子彈爆炸、使衛星上天,就是集中的直接結果。如果沒有這種集中,中國就不可能在當時那麼貧窮的情況下,集中全國的力量辦成這件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大事。小王心裏想,黃俊生既然是這樣評價秦始皇,說明他崇拜秦始皇,那麼也就完全可能以秦始皇的那種獨斷、專橫的手段行事。

“可是但這幾年河西縣的發展確實是很快的,並且走在了天瀨市的前列。你如何看這一點呢?”小王問道。確實,河西縣這幾年經濟發展的水平在整個天籟市都是名列前茅的,盡管它在總塊頭上比不過陽澄區,但在天籟市所屬九個縣中,是排在第一的,特別是黃俊生擔任縣委書記和縣長的這幾年時間裏,借助資源開發的優勢,河西縣各方麵的發展都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確實,河西縣的發展是從黃俊生擔任縣長時開始起步的,特別是他擔任縣委書記的這幾年期間,河西縣的經濟發展更是步入了快車道,發展的速度和發展的水平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這並不完全就如他個人或者有些人所說的那樣,都是他黃俊生個人的功勞。應該說河西縣這幾年的發展,是遇上了全國這幾年經濟發展的大好勢頭,是全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帶動了天籟市和河西縣的經濟發展。河西縣之所以能夠走在天籟市的前列,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由於河西縣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秉賦,決定了河西縣的發展前景。有這樣的資源優勢,既使不是黃俊生,河西縣也同樣能夠發展。並且河西縣這幾年借助資源開發的發展,完全是在搶吃後人的飯。黃俊生任縣委書記期間河西經濟能夠如此迅速發展,也完全是借了全國經濟發展形勢的東風,是黃俊生遇到了好機遇,用老百姓的話來講,是黃俊生有官運,而不是他黃俊生硬是有多能幹。並且河西縣今天的發展是透支了後人的飯碗。”

小王沒有想到杜宇鵬是從這個方麵來分析和認識黃俊生。對於杜宇鵬說的,小王感覺有一些道理。自己在商業局工作,對於其他方麵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但從這些年居民的消費水平來看,天籟市在全省乃至在全國都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河西縣這幾年的情況盡管在全市來看是比較好的縣,但和陽澄區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並且從一些商業數據來看,這幾年包括天籟市的經濟發展,確實都是借助全國經濟發展的大船在順風前進,以天籟市所在的天河省為代表的內地省區,在經濟發展上可以說並沒有起到什麼帶動作用,而主要是被全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所推動。這些地方的幹部的政績也是在這種形勢下取得的,而並非就是這些地方的幹部能幹。也因此,西部地區的幹部總是被東部地區的幹部所輕視,能夠進入到國家級高層的幹部也基本上都是東部的幹部。因為小王要想多聽情況,因此,他有意將自己的立場站在黃俊生的這邊,說道:“杜兄你說的有道理。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果黃俊生不是一個好車頭,河西能夠發展得這麼快嗎?並且前些年河西的狀況杜兄應該是比我更清楚!與河西縣具有相似情況的東河縣,同樣是在天籟市,卻並沒有發展到河西縣的水平,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小王所說的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性和針對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