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問題與成就”。一座氣勢恢弘的聖殿令人矚目,殿內汙垢不遮雄偉。共產黨在百姓心目中何嚐不是一座“聖殿”,百姓任何時候也不曾懷疑過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

共產黨靠一係列成就築起自身的聖殿,百姓翻身解放的曆史,中國改革開放的碩果,民族傲立世界的形象,無不展示著中國共產黨的風采。對此無須懷疑。

但我們黨必須承認自身存在許多問題,而且有些問題非常嚴重,黨內黨外有目共睹。

我們不必贅述成就也無須盤點問題,重要的是探討對於“問題與成就”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或許,這是個陳舊的話題,而陳舊的話題中蘊藏著“作風”,“作風”恰恰連著成敗。

我們聽慣了讚頌的聲音也習慣了“自我表揚”的做法,似乎非此不足以顯示自身的成就、不足以證明自身的偉大。問題在於,對“讚歌”的嗜好引出的是投其所好,自上而下逐級效仿,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便成風氣。這種不良作風帶給我們的代價是什麼?是“王婆”之名,是信任危機。

有問題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是否敢於正視問題、勇於解決問題。而我們見慣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現象,聽慣了“成績是主要的錯誤是難免的”之聲音;我們明知出了問題卻遮遮掩掩,遮掩不住就另找托詞,或者寧願“反話正說”也不願供人點評……出了問題我們不願“擴大影響麵”,看到問題我們總怕“家醜外揚”,麵對問題我們常常“自我開脫”,目的隻為“維護形象”。結果事與願違,我們付出的“形象代價”越發慘重。

說到底,過分炫耀成就與不能正視問題絕不是好作風,如此不良作風不受民眾歡迎,長此下去勢必降低可信度、減少號召力,甚至失去更多不該失去的東西。

想說“感情與距離”。在采訪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以下問題:錯誤的政策、路線導致了巨大的生命災難,老百姓為何對共產黨怨而無恨?為何依然對共產黨堅信不疑?

在不良的政治環境中,一些共產黨的領導幹部何以敢於冒著丟官、坐牢甚至殺頭的極大風險保護百姓?

在粒米金貴、自身難保的艱難時期,為何有老百姓把“救命飯”送給共產黨的幹部?

座座糧庫日日圍滿饑餓難耐、命懸一線的百姓,為何沒有出現一起搶糧事件?

真實的答案隻有一個:百姓與共產黨之間的感情沒有距離,沒有距離的感情經得起風雨。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沒有距離緣於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在艱難時刻仍恪守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得共產黨整體上沒有“遠離百姓”;百姓也把共產黨看作“一家人”,在飽受苦難之時仍保存對共產黨的信賴與擁戴。

我們今天的共產黨人對這個答案有何感想?當我們看到官員們的豪宅四處隆起,而平民們在為缺少住房愁眉不展;當我們看到政府機構富麗堂皇的樓堂館所比比皆是,而眾多的鄉村教舍搖搖欲墜;當我們看到公款吃喝遍地“瘋行”,而農民種糧種菜、養豬養羊,一年辛勞換不到一席酒菜;當我們看到貪汙受賄的案件層出不窮且數目動輒百萬千萬億萬,而千萬個交不起學費的貧民子女對學堂望眼欲穿……麵對權力階層利益團體的形成,麵對官員隊伍中私欲膨脹愈加普遍,我們共產黨人真應該想一想“遠離百姓”有多遠,想一想百姓對共產黨人還有沒有“一家人”的感覺,想一想當“魚水情深”日漸淡薄之後,感情還能否經得起風吹浪打?我們麵臨的代價將是什麼?

毋庸置疑,產生距離與黨內腐敗之風日漸盛行難脫幹係。我們必須明白,距離的出現是我們黨自身的原因,寬厚的百姓不希望共產黨離他們越來越遠,不希望看到“一家人”遠去的背影,不希望心中那朵聖潔的花兒不斷地萎縮,隻渴望熟悉的麵孔越來越近……我們共產黨人難道不該轉身走向百姓嗎?

回到百姓中間是共產黨人的唯一選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唯一宗旨,離開這些而玩弄其他“花樣”無濟於事,隻會背負更大的代價。

因思慮“代價”而有《代價》一書,或許是杞人憂天了,或許是妄言不羈了,或許是自作多情了。即便如此,請相信皆出於真誠,因為我是中華子民,也是共產黨員。

2011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