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訓班”負責人問:“還聽說你救了不少群眾,咋救的?”

慕桂禮答道:“從糧庫借糧,自己寫欠條,設粥棚。”

“特訓班”負責人問:“這樣做不符合國家規定,知道後果嗎?”

慕桂禮答道:“當時滿腦子隻有一個賬,幾萬群眾的命咋算也比我一個人重要,所以就沒顧那麼多。”

“特訓班”負責人問:“你承認自己是反革命嗎?”

慕桂禮答道:“不承認。我有錯,但不是反革命。”

“特訓班”負責人大聲問:“再說一遍,是不是反革命?!”

慕桂禮也大聲答道:“不是!砍頭也不承認!”

“特訓班”負責人提著那隻籃子走到慕桂禮跟前,小聲說道:“哪有你這樣的反革命?這是鄉親們帶給你的,拿去吧。”

慕桂禮抬頭望下“特訓班”負責人,眼神中透出一絲感激之情。“特訓班”負責人拍下慕桂禮的肩膀,這個舉動顯然十分友好。慕桂禮沒再說什麼,起身出門,邊走邊想:倒是個外冷內熱的人,看樣子挺有主見。遇到這種人或許大家的日子會好過許多。

慕桂禮突然轉身,又來到“特訓班”負責人跟前,神情十分莊重地說:“不管是否多餘,我有幾句心裏話想講給您聽。這個‘特訓班’關著百多號人,都是基層黨員幹部。我們這些人有兩個特點,一是聽黨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黨對了我們就對,假如黨有失誤我們就難免跟著犯錯;二是我們生活在群眾中間,在感情上和群眾沒有距離,不會有意損害群眾利益,頂多在工作中存在對群眾態度生硬、不講究方法的問題。這兩個特點決定,我們這些人中間不會有反革命,希望組織明察。”

“特訓班”負責人聽後一語不發,表情似乎有些複雜。但片刻之後他還是送給慕桂禮一個讚許的眼神,慕桂禮感到這比言語更親切。

慕桂禮提著裝滿食物的籃子回到自己房內,臉上帶著笑容。同房的人們立刻圍上來,大家無疑都想從慕桂禮嘴裏得到些信息,因為他是第一個被“提審”的人,“提審”的內容和結果對每個人都具有參考意義。

慕桂禮當然明白大家的心思,他說:“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好,我感覺這裏的負責人心裏比較亮堂。”

當慕桂禮講完整個“提審”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大家都顯得心情輕鬆許多。

張永昌對慕桂禮說:“我一看你進門時沒有哭喪臉,心裏就比較踏實了。大家務必記住,不管誰被‘提審’,都不要緊張,都要堅定地說自己不是反革命。本來就是嘛,咱們這些人都是黨培養起來的,對黨都是忠心耿耿,對群眾都是一心一意,咋會成反革命?”

慕桂禮舉起籃子,對大家說:“從今天起,都樂觀起來吧。現在咱們先來享受犒勞品,都是好吃的東西。”

張永昌先接過籃子,仔細看了一遍,說:“還是人家慕桂禮的老婆知道疼人,我那老婆肯定嚇得整天哭哭啼啼不敢出門,哪還敢送吃的來。”

慕桂禮說:“不是老婆送的。說是一個婦女主任受鄉親們委托送來的,哪村的、叫啥,想半天也不敢確定。全公社的村子我都住過,都住出感情了,誰知道是哪村的。”

慕桂禮後來才知道,這個婦女主任是黃嶺村的。

張永昌感歎道:“這份情義不薄呀。老百姓就這樣,你敬他們一尺,他們敬你一丈,可見你慕桂禮平時心裏裝著群眾,不然,餓死那麼多人,群眾還會想著你、掛著你?這回,要是誰沒有群眾來看,說明和群眾的感情一般,我看那就離反革命不遠嘍,幹脆先自己把自己定為反革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