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緊說罷痛哭不止。
歡妹拿條毛巾為丈夫擦去滿臉的淚水,勸道:“你從小沒爹沒娘,還不知道啥滋味?你忍心讓咱的孩子和你一樣?我還指望你趕快好起來幫我操持咱這個家哩。”
可是,兩天後,歡妹回娘家一趟,隻半天時間,回家卻發現丈夫上吊了。
李拴緊留下一張紙條,上麵歪歪扭扭寫著三句話:
歡妹,加(嫁)個好人家吧,把孩子帶過去,養大。
孩子,爹對不起你,先走了,給你取個名字,就叫“有糧”吧。
老少爺們兒,幫幫孤兒瓜(寡)母吧,拴緊來生再報答大家。
埋完李拴緊的當天晚上,人們又聽到了歡妹的歌聲:
一對畫眉辛勤築巢,
風雨雷電劈頭蓋腦;
一隻展翅護巢殞命,
留下一隻苦受煎熬。
巢穴影孤哀聲長叫,
寒風淒雨何時能了……
淒婉的歌聲隨風飄蕩,聽得鄉親們愁腸百轉。歡妹的爹娘、村支書和鄉親們一個接一個順著歌聲找到李拴緊的墳頭,隻見歡妹怔怔地坐在墳前,那情景著實淒涼。爹娘拉,鄉親們勸,可歡妹仍怔怔地坐著不肯回家。村支書走到歡妹跟前,說:“孩子,唱吧,把心中的苦悶都唱出來,老少爺們兒心裏也和你一樣苦啊。”
歡妹緩緩站起,歌聲再響:
種豆無豆種瓜無瓜,
饑魂餓鬼悲傷千家;
躬背朝天為口飯喲,
家無炊煙咋個活法?
歡妹被鄉親們攙扶回家。當晚,村支書把全村八個黨員召集到一起,說:“大家都難,可李家更難。咱們都想想辦法吧,幫歡妹一把,給李家留個根。”
村裏大食堂開飯時,炊事員大聲對村民們說:“老少爺們兒聽我說,支書交代了,從今天起,我緊緊勺,給歡妹多勻出一碗飯。孤兒寡母,怪可憐的,大家別有意見。”
從此,歡妹每頓有了兩碗稀飯。
上坡的張嫂來到歡妹家,對歡妹說:“好妹子,把孩子給我,我的奶水不多,還能吸出幾口。”
歡妹說:“嫂子,您的孩子剛滿月,顧住一個都難,我咋忍心呀。”
張嫂說:“快點吧,哪怕隻喂一次,也算嫂子盡過心;讓孩子吸出一口,也算吃過奶呀。”
歡妹感動得抱住張嫂哭起來,這些天,鄉親們的行為讓她時常流出眼淚,感動的淚水不斷衝刷著喪夫的悲痛。
這天清晨,人們又聽到了歡妹的歌聲:
天上有雲喲就有雨,
有雨就有遍地綠;
地上有田喲就有苗,
有苗就有滿囤米。
人間有情喲就有愛,
有愛就有萬家喜;
百靈有口喲就有聲,
有聲就有歡歌起……
歡妹的歌聲不再淒婉,飄蕩而出的是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這歌聲帶著歡妹跳出了精神苦海,也使鄉親們為之一振。
信心與幸福同道
歡妹棄愛別嫁隻為保全親人性命,丈夫自絕性命也隻為換取妻兒平安,以犧牲自我為代價的選擇高尚無比。然而這種高尚無法不讓人感到悲切,因為它仍未避免一方的不幸。倘若人生不幸是道坎,但願我們不被阻隔在坎內,奮力踢破這道坎,前麵就是坦途。信心和希望與幸福同道,這就是歡妹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