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饅頭半鍋水,煮出了幾碗稀飯,便成了全家人的晚餐。這一天,盡管全家人仍在饑餓中度過,但肚裏總算裝了點東西。
熬過了一天,大兒子深更半夜又回來了,這次送回六個饅頭。唐豐山想:難道老大一口沒吃全送回來了?河工可是力氣活,不吃東西咋扛得住?於是他勸大兒子說,以後省下幾口就中,甭全拿回家。
大兒子說:“我也吃了。瞅個機會多拿幾個,埋在土裏,天黑後扒出來就往家跑。”
唐豐山問:“你多拿幾個,別人吃啥?”
大兒子說:“誰死都是死,誰活都是活,還能顧那麼多?”
唐豐山滿臉慍怒,說:“你這叫偷,說輕了是偷東西,說重了叫偷命!餓死不做賊,得有這種骨氣!你省下來的,留下;多拿的,帶回去交公。還要找領導認個錯。”
大兒子說:“以後不再多拿就是,帶回去沒準要被捆起來打一頓。”
老伴對唐豐山說:“甭難為孩子了,還能為這幾個饅頭讓兒子丟半條命?”
兒子走後,唐豐山暗想:一大家子人,隻靠老大嘴裏省下這點東西,也不是活命的法。再說老大總這樣,時間長了也會餓垮。得想個法子,自己也去出河工。
第二天清早,唐豐山朝公社走去,他要找公社書記要求做河工。公社書記在張店村蹲點時,在他家吃過派飯,兩人談得很投機,唐豐山琢磨著書記會給個麵子。
到了公社,卻沒見著書記,看大門的老頭說書記去水利工地了。
唐豐山又向水利工地找去,終於見到了書記。說明了來意,公社書記說:“老哥呀,你沒看滿工地的河工都是壯漢,你都六十多歲了,經不起折騰,回吧。”
唐豐山對書記說:“力氣活幹不了,做飯總中吧?老實說,家裏人多,回家等死嗎?來工地自己有口飯,還能省幾口不是?”
公社書記說:“老哥呀,就憑你那盤炒雞蛋,我得幫這個忙。你就留在公社水利指揮部夥房幹吧。”
唐豐山的“那盤炒雞蛋”是公社書記念念不忘的一件事。那年他在唐豐山家裏吃派飯,唐豐山特意炒了一盤雞蛋,吃飯時把饞得直流口水的孩子們全趕到屋外。公社書記明白,農家養雞下蛋舍不得吃,靠它換油鹽醬醋,自己哪吃得下?所以公社書記幹啃饅頭不動筷。唐豐山勸他說,炒都炒了,不吃也賣不了錢。再說您來村裏為老百姓幹好事,也得讓我們老百姓表表心意不是?動筷吧,來年您再來村裏,說不定還給您殺豬吃哩,日子嘛,總會越過越好。
唐豐山的淳樸和“日子總會越過越好”那句話感染了公社書記,公社書記立馬拿起筷子說:“吃!來年再進村,我就奔著殺豬吃,還要喝幾杯酒,咱們共同慶祝好日子!”
兩人兩年未見,沒想到再見麵時一方卻為活命求食而來。固始縣沙河鋪公社這位黨委書記望著此時的唐豐山,盡管心存傷感,卻不失樂觀之懷,說:“老哥,眼下有困難,咱甭灰心喪氣,我可依然盼著您為我殺豬吃呀!”
唐豐山留在了工地夥房。當他伸手抓起鍋鏟時,終於感到抓到了生的希望。
當了工地炊事員,唐豐山才知道,河工每天的夥食標準才半斤糧,早上一個饅頭一碗稀飯,中午和晚上各一碗米飯,這種標準對這些壯勞力來說,連吃個半飽也不夠。就這麼點東西,河工們還要節省一些送給家人以解危難。唐豐山和許多河工一樣,每天早飯隻喝一碗稀飯,省下那個饅頭;午飯、晚飯再省些米飯,夜裏往返三十多裏路送回家。盡管每天沒個半飽,總算有幾口吃的,而且還能接濟家人,他隻覺得日子已經好到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