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這個人物,第一次被我所關注,大概是在1986年底,或1987年初。當時,我在武漢大學做張繼平先生的研究生。一次與先生交談,先生說,馬歇爾是個夠分量的人物,他是戰時美國的陸軍參謀長,“二戰”期間的美國戰略,大多出自於他,在為人處世方麵,他也很有特色,值得做一番研究。我找來有關馬歇爾的書看。記得讀到的第一本關於馬歇爾的傳記,是英國傳記作家莫斯利寫的《馬歇爾:我們時代的英雄》。東方出版社將書名譯作“馬歇爾傳”。傳記當然寫得很好,翻譯的似乎也很不錯。但主要還是因為傳主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以及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讀後頗受震動,覺得馬歇爾的確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我便開始收集有關馬歇爾的中英文材料。自讀研究生以來,我是以戰時美國的軍事戰略和對外關係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的,所寫的論文和相關的著作,深深地牽扯到馬歇爾在其中的活動。有些論文,還是專門研究馬歇爾的軍事戰略或用人思想的。我也曾試著將馬歇爾的有關英文傳記翻譯成中文,雖然未曾公開出版,但對於熟悉馬歇爾的有關生活細節和生活情趣,仍然是大有幫助的。

近十年的專題研究和材料積累之後,1997年下半年開始寫作這個關於馬歇爾的稿子。1998年初,稿子就出來了。經不斷地增補、刪簡,最後成為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樣子。

傳記寫得成功與否,讀者諸君自有評論。但於我而言,老實說,雖是盡了努力,但仍是不盡如人意的。我把傳主的經曆劃分為三個階段,分作三篇來寫。很明顯,第一篇和第三篇,分量遠不如第二篇足。原因是第二篇這一階段,是我長期關注的,材料非常多。而第一篇和第三篇,尤其是第一篇,傳主生活經曆時間跨度特別大,材料很難收集到,內容就顯得較為單薄。

我企圖把文字寫得優美一點,使可讀性強一點,這是學術界所倡導的。當然不是新聞記者、文藝創作者的筆調,我沒有那個功力。

對於出書難的問題,我的體驗尤為深刻。這本書稿幾經周折,最後才得到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予以出版。我對武漢大學出版社表示深深的謝意。我要特別提到武漢大學的胡德坤教授,他是我讀研究生的導師之一,在該書的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給予了特別的指導、關注和推薦;軍事科學院彭訓厚研究員、《海外文摘》雜誌社社長何桂全學友,都為聯係出版事宜提供了幫助;劉少虎、薛政超、伍春輝三位先生,在1997年幫助謄寫了部分書稿;湖南師範大學湖湘文化研究重點學科提供了出版資助;湖南長沙大學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提供了方便和資助,這些都是不會忘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