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2)(3 / 3)

伏爾泰自己不是科學家,但卻對科學有一定的興趣,是弗朗西斯·培根和約翰·洛克實驗觀的堅定支持者。他是一位重要的、有才幹的曆史學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的世界通史《論民族風俗與民族精神》。該書有兩個主要方麵與從前大多數曆史書不同:第一,伏爾泰承認歐洲隻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這部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寫亞洲的曆史;第二,伏爾泰認為文化史一般說來遠比政治史重要。因此他在書中主要是寫關於社會和經濟狀況以及藝術的發展,而不是關於國王及其之間的戰爭。

伏爾泰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在他的各個方麵都有局限性,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伏爾泰思想反映上層資產階級的兩麵性:既反對特權等級,又主張保留君主製;既宣揚自由主義,又害怕人民革命;既反對宗教迷信,又強調宗教的必要性。1778年2月回到闊別28年之久的巴黎,受到熱烈歡迎,人們稱他為“卡拉的救星”。不過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做出的巨大的貢獻,還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延伸品味

作為哲學家,伏爾泰遠不如本冊中的其他幾位具有創新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如約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等其他人的思想,加以重新敘述,使其大眾化。就是通過伏爾泰的作品(比通過任何其他人的都多),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等觀念才傳遍了整個法國以及歐洲許多其他地區。雖然在法國啟蒙運動中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作家(狄德羅、阿朗貝爾、盧梭、孟德斯鳩等等),但是應該說伏爾泰是這場運動的卓越領袖。第一,他那辛辣的文學風格、長期的生涯和諸多的作品,使他遠比任何其他作家都擁有更多的聽眾。第二,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第三,從時間上來看,他出現在所有其他重要人物之前。孟德斯鳩的偉大著作《法意》直到1748年才問世;著名的《百科全書》第一卷於1751年問世;盧梭的第一篇論文寫於1751年。但是伏爾泰的《論英人書簡》發表於1734年,而且該書發表時他已聞名有十六年之久了。

伏爾泰不僅是語言大師,而且深懂生財之道,他逐漸獨自成為一個富翁。但是在1762年,他遇到一些麻煩。伏爾泰已成為自己所在時代的最機敏、最著名的演說家(也許是超乎時空的),但是一些法國貴族人士認為他缺少一個平民所應具有的謙遜。這導致了伏爾泰和這樣的一個貴族羅昂騎士之間發生了一場公開的論戰,伏爾泰在舌辯中以智取勝,使對方瞠目結舌,無地自容。

伏爾泰一生熱愛戲劇,大部分作品都是戲劇,劇本總共有50多部。他希望自己繼高乃依和拉辛之後,在戲劇領域裏獲得永恒的榮譽,成為不朽的悲劇詩人。他在創作劇本,表演戲劇的同時,還在自己家的院子裏建立起家庭劇院,為演出提供方便。

把伏爾泰和他的同時代的著名人物讓·雅克·盧梭相比較是令人感興趣的。伏爾泰的整個世界觀具有強烈的理性主義色彩,他比多愁善感的盧梭更多地站在啟蒙運動的主流之中。在十八世紀中,伏爾泰是兩者中較有影響的一位。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首倡者和領袖,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伏爾泰經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製主義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製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他學識淵博,身兼百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曆史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他在18世紀啟蒙運動中有著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