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風雨鍾山(2)(3 / 3)

(《耿炳文傳》)

這裏所謂的倚重,就是到了洪武末年,耿炳文和郭英還在率兵出征。耿炳文和郭英當年跟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還都是小青年,一個是繼承父親的職務駐守長興的守將,一個是從朱元璋軍中親兵幹起,成長為將領的年輕人,資曆都不算太深。

當年那麼多元勳宿將,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是何等的熱鬧!等到坐天下的時候,卻不能相與始終。朱元璋到了晚年,千軍萬馬之中,竟然找不到一位當年的夥伴;偌大的皇宮中,也隻剩下年近七旬的自己,和一個未成年的皇太孫,一老一少,形影相吊,說起來也夠淒涼的。

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95年,二月,朱元璋請大將軍馮勝喝酒,馮勝喝完回去就暴卒,有人傳說是被朱元璋毒死的。三月,秦王朱樉病死。八月,湯和就病故了。

到了這時候,朱元璋也要給自己準備身後事了。他最關心的,當然還是自己創建的基業。

這一年九月,朱元璋頒布了他留給子孫後代的規範——《皇明祖訓》。說是留給子孫的,卻向全國頒布。那裏麵就寫了對於子孫後代的種種規定,包括對四方不征的鄰國。當時的諭旨裏明確說道:

“自古國家建立法製,皆在始受命之君,以後子孫,不過遵守成法以安天下。蓋創業之君,起自側微,備曆世故艱難,周知人情善惡。恐後世守成之君,生長深宮,未諳世故。山林初出之士,自矜己長,至有奸賊之臣,徇權利,作聰明,上不能察而信任之,變更祖法,以敗亂國家,貽害天下。故日夜精思,立法垂後,永為不刊之典。”

(餘繼登《典故紀聞》卷五)

朱元璋在諭旨中還舉了劉邦的例子,說當年劉邦刑白馬立盟說,非劉氏子孫不能為王,可是後來諸呂和呂後亂政,國家大亂。這是曆史教訓,不可不慮。所以他才下了這麼大功夫。還讓禮部把這部祖訓頒行天下,使知其立法垂後之意,永為遵守。最後他說:

“後世敢有方改更祖法者,即以奸臣論無赦。”

(《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

其實這也算是朱元璋明確為自己安排身後之事了。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三月,朱元璋最喜歡的第三子晉王朱突然病逝,這對於朱元璋的打擊應該是相當大的。不久,朱元璋就病倒了。史書中記述說:“甲寅,上不豫。”甲寅是農曆五月初八,史書中說:“上素少疾,及疾作,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時。”

(《明太祖實錄》卷二五七)

直到病重不支了,才讓人焚香祝天。

我們從史書中看到朱元璋去世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很能看出他的變化。當時羽林右衛的軍士不小心火燒廊房四十多間,法司請治其罪。朱元璋說,他也不是故意的,算了吧,竟然把這個軍士免罪釋放了。一向對官員們要求嚴厲的朱元璋,在臨去世前的幾天間,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和藹的老人。或許這時候的朱元璋才是一個脫去皇帝外衣的真實的朱元璋?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就是這個月初十,朱元璋在皇宮中的西宮病逝。他在遺詔中說:

“喪葬儀物,一以儉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無所改。天下臣民,出臨三日皆釋服,無妨嫁娶。”

(《明太祖實錄》卷二五七)

這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後人留下的最後安排,仍然隻是儉樸平實。他甚至還想到了不要因為自己的喪事太過影響到民間的婚嫁。這時候的朱元璋,仿佛不再是那位令人畏懼的開國皇帝,而隻是一位從鄉間田野走來的農民。

我們對於明太祖朱元璋的這個係列講座也就暫時講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