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們覺得,這蒙學是真的那麼簡單嗎?”
縣衙之中,駱大祥臉色帶著一絲陰鬱的色彩,隻見他手裏拿著一個四方的茶杯,轉來轉去,卻是一直都不把其中的茶水往嘴裏去送。憑心而論,駱大祥不是一個好人,也不是一個好官。他隻會做一個最合適的位置,若是奉迎鑽營之道可以讓他換一身補服的話,那他就會鑽營奉承,若是鑽營之道行不通的話,那他也就隻有做一個合格的官員。
而現在,他無疑是受到了一種極大地挫折。
在大夏做官,政績二字乃是最是重要的存在。有了政績自然就有了一切,若是沒有政績,那自然一切都沒有。政績優秀升遷的自然就快,政績捉急自然就是升遷的慢!大夏的政績考評分為上中下三層九階,其中三年考評為上等的官員便會榮獲升遷。注意,這裏的考評是一年一考!大英帝國以著一套考核製度建立了一個相對清廉高效的公務員體係,而他作為一個穿越客自然是要效仿一二。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李信並不知道大英帝國公務員考試的具體章程。所以,他在苦思冥想了許久之後,終於確定了自己的辦法。既然不知道大英帝國的公務員考試方法,那就采用傳統的官員考評製度,不過,這個考評製度需要進行一定的更改,那就是原本的三年一考評必須得變成一年一考評,不然的話,實在是太過鬆散。
於是乎,在李信的惡意之下,一個新穎的考核製度已經徹底建立起來。大夏的官員考核製度是在開皇二年正式建立,其中考評官員的責任有著評吏司執掌。時至如今,大夏的官員考評已經有了三次。每一次都會有些不懂事的家夥從這裏掉出去,然後成功的進階庶民。當然,對於這一幕也曾經有人表示過不忿,甚至還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他們所以為的士林聲望並沒有壓倒李信。
事實上,李信表示從來都不在意這些東西。對於老百姓,李信表示自己已經掌握透了。他們或許會在一邊看熱鬧,但是民不與官鬥的思想則會導致他們在相當多的場合裏不跟官府對上。
所以,在巡檢司的人趕赴到了現場之後,隻用了很短的時間便掌握了時局,然後這些義士就被人帶著扔到了一個小屋子裏麵。再然後,他們出來的時候,就知道該閉嘴了。事實上,有著相當一部分被黜落的官員因為不忿而逃到了別處,不過對於這些人,李信是沒有什麼表示的。畢竟,他們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如果真的有人敢接受他們的話,李信一定會笑的非常開心的!
嗯,這絕對不是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