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各種腹誹,一眾軍卒想著自己將來麵見家長時的心情,而後又看了一眼大堂之中的場景,心中就不禁哀歎了一聲。人比人,氣死人。他們見家長的時候像孫子,然後唐順水見家長的時候家長想孫子,多麼微妙的落差,多麼美麗的心裏陰影。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會再有愛了!
且不提一眾軍卒的碎碎念,唐順水的表現卻是顯得輕鬆至極。悠閑的品著茶水,抬頭看著房梁上的花紋,頗有一番‘我乃天外自在仙’的風采。隻可惜,武夫就是武夫,再怎麼風和雨霽的場景,再怎麼和諧優雅的氣氛,隻要是由武夫做來,就自然而然的有著一種兵戈煞氣在其中。
唐順水急嗎?唐順水真不急!
他是一個武夫,沒有那些走一步算三步乃是算十步的本領。今日所遇到的這一切,與其說是刻意而為,倒不如說他是臨時起意。講真,若不是遇到了老頭這麼有趣的回鶻人,他一定不會想起來這些東西。
作為一個安西都護府的將官,他需要為自己的前途進行一次考量。大都護柴嘉領兵西進,想要一舉平定整個高昌,當然,在平定整個高昌之後,他想不想跟喀喇汗王朝幹一仗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他需要知道的是,柴嘉在平定西域之後,必定會出現極大的空缺。新納入的疆域,各處的土地,都護府極端的需要能夠治理這些東西的人。
而且,還有一點需要在意的是,在打完這一場仗之後,柴嘉能夠呆在這裏的時間可就不多了。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柴嘉必定會被征召到京師論功行賞。而他們這些羽林軍的將官,同樣也可以回去那個令人向往的京都。
但是,向往歸向往,他唐順水可不打算就這麼直接回去。不想直接回去的原因也很簡單,長安富碩繁華雖然是享受之地,但是卻不是一處立功之所。或許者說會有些偏頗,可是就實際情況而言也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長安乃是帝國腹心,可能出毛病,會出毛病的機會實在是太小。若是要養老的話,在長安那裏擔任一個官職絕對是不錯的選擇,但若要是建功,那可就嗬嗬了!
自古以來,能夠建功立業之地隻有邊疆之地,建功於域外,克敵於萬裏,正可謂是男兒的豪情壯誌。如今大夏能夠建功的地方不算多,正在動兵的地方便有西方和北方兩麵,雖然說兩麵開戰什麼的實在是太過囂張,但是隻要是通曉兵法的人基本上都是知道。這對北疆的戰爭和對西域的戰爭,充其量也就是兩場局部戰爭罷了。除了,北疆戰場投入的資源要多一些。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從漢朝以來,或許是因為龍脈轉移,或許是因為氣候變轉。對漢人王朝產生威脅的地方正在由西方轉向東方的遼東平原,如今的北魏正是崛起在東部草原一代,在統合了四周的部落之後,他們就是一夕萬裏的向西奔襲。
雖然說心中有著不滿,但是西方的祖卜人、花刺子模人,回鶻人,黑汗人,比起東麵的各個部族來說,確實是有一些弱得可憐。不過,即便是他再弱,這也是一份足夠拿得出手的功績。
柴都護想要大將軍印,他唐順水也想要大將軍印。要知道,那可是武人的最高榮耀哎,那可是開衙建府獨領一方哎,大將軍除了沒有封地以外,那可就相當於一個節度使了哎!而且,更多的還是在大將軍的特權上麵。
當初長安來的消息已經告訴他,北疆戰場已經注定與他無緣了。分享那一場饕餮盛宴的人實在是太多,他即便是能夠僥幸插進去了,他一個小小的六品校尉,也撈不到什麼肉骨頭。現在這個念頭可不是當年大夏初興的時候了,正六品的校尉就可以獨領一方,但是如今,六品的校尉雖然不是多的跟狗一樣,但是也能湊出來好幾打。
所以,與其去北疆那裏瞎摻和,倒不如老老實實的呆在西域。畢竟,柴都護的兵馬隻有兩萬,必定不可能一戰而盡全功。而安西四鎮,可是有著龜茲,碎葉,於闐,高昌四處呢?就算是安西四鎮被柴嘉大都護一戰拿下了,北麵不還是有北庭都護府的疆域沒有碰呢嗎!
事實上,武監出身的學員都聽過李信說過一句,不想做大將軍的將領一定不是好將領,因為他沒有野心,所以他領軍必定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對於李信的這一句話語,一眾生員聽的很清楚,也記得很清楚,所以在這些日夜的洗腦之下,他們早就已經將這些東西當做了自己的價值觀之一。
對於領軍大將而言,野心,欲望,進取心,統統都不是問題。對於他們而言,真正的問題是不成器,是沒有野心,是得過且過。事實上,王朝初興時期的武將大都是偏向於對外擴張的強硬之輩,他們的宗旨就是進攻、進攻、在進攻!所以,在王朝初期,帝國往往都是充滿著無與倫比的銳氣。
就李信而言,他不怕武將有野心。倒不如說武將有野心他更加的放心,武將隻要有了野心,他做事就會認真,他自然也就有了向上爬的動力。在這股動力的驅使下,或許他們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但是,波瀾壯闊的大海總比一潭死寂的深坑要好得多。否則的話,總是死氣沉沉的,隻怕是要不了多長的時間這一個國家就會覆滅。
所以,相當一部分的邊將並不是很老實,就好像是唐順水眼下做的小動作一樣,與地方大族結親,而後能夠合理的統治,為日後的仕途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若是在大趙,這是罪不可赦,但是在大夏,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