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三年的時間可以做多少的事情?”
“這……”
桓琦的這個問題殷禎仍舊是沒法回答,三年能幹什麼,三年能幹的事情太多了,當年藝祖皇帝就是用著三年的時間掌控了十萬禁軍,這才有了如今大趙的江山。
桓琦看了一眼默默無言的殷禎,又下了一次猛料,”官家,您可知,自從北疆之戰後,從蜀地而來的皮貨,玉胚,寶石之流就多了很多。而這些東西,蜀地並無出產,這句話,您懂嗎?“
殷禎用手揉了揉眼睛,艱難道:”桓相的意思是說,那李賊已經出了蜀地,在吐蕃占據了一席之地了!“說出來這句話語,殷禎自己都覺得有些好笑,這怎麼可能呢?那可是吐蕃,自虞朝以來已經是五百餘年的大國,怎麼可能會被一夥流賊擊敗。是的,絕對不可能!
可是看著桓琦那樣嚴肅的麵容,殷禎滿腹的話語卻是盡數被憋在了口中。隻是道:“那吐蕃,自鬆讚幹布以來,已有五百多年了!不太可能吧!”桓琦輕笑一聲,卻是顯得分外刺耳,道:“是啊,已經五百年了!臣鬥膽問陛下一句,虞朝在何處,杜周在何處,李靈又在何處?”
殷禎沉默,三朝早已化作青煙散去,自然是史書中。別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做皇帝的還不清楚嗎?這國朝永昌,其實就和群臣山呼萬歲一樣,屬於那種聽聽就行了,你要是信了就真的是傻子。自古以來,哪有三百年的王朝,即便是以兩漢之強,也不過是各領兩百年的安寧罷了!吐蕃立國已經有了五百年,自然是到了腐朽的時候。
作為一個與虞朝同紀元的生物,能夠存留到現在,已經是他們的運氣了。隻怕是早就已經成了紙糊的老虎,外強中幹,輕輕一推,就可以把它推到了!隻是,若要真的承認了,那大夏可就真的不好應對了!
若是隻困頓在蜀地,那麼無論他多強,隻要日夜放血,早晚有平定的一天。可是若是讓他出了吐蕃,進可攻,退可走,想要在平靖可就真的難了!
看著不再言語,隻是低頭思索的殷禎,桓琦輕輕的加了一句,“前些日子密諜司傳來情報,說河湟一地有些異動,據說是幾家大部落打了起來。又說在草原上流傳了一個說法,那就是羌塘草原上不知從哪裏多出了個強大的部落,已經命令整個草原臣服。是故,臣鬥膽猜測,亂軍已經攻下了吐蕃,並且得到了那些草原部落的臣服。”
殷禎臉色有些泛白,他已經認識到了這些事情之中的可怕性。如果李信真的攻下了吐蕃的話,那可就真的不好說了,因為那樣的話,大趙要麵對可就不是一個割據勢力了,而是一個國家!平叛和國戰,完全不是同一種東西。
四周全部都是沉默,然而這還不算完,桓琦接著開口道:“李賊大軍佯動於川東,一萬大軍直奔關中腹心,這兩路大軍雖然正奇相合,頗合兵家正道,但是有一點,這一次發動的未免太早了一些!若是趁我大軍步入蜀地,與亂軍交戰之時發動,奪我糧道,斷我軍心豈不是更好。“
聽著桓琦的話語,冷汗從殷禎的頭上緩緩滲出,“還好,還好,還好他們沒有這麼做,不然的話,十萬大軍隻怕就要瞬息傾覆了!”還沒等殷禎放輕鬆,就聽著桓琦接著道:“那麼,為什麼他們沒有這麼做呢?”
“是啊,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殷禎心裏亂糟糟的,根本想不通究竟是為什麼。
“很簡單,還有著第三路的大軍,這一路才是真正的絕殺,前麵兩路大軍全部都是圍著最後一路大軍做掩飾而已!”
如果李信在這裏的話,一定會被桓琦的強大邏輯推理能力感到恐懼。因為桓琦通過一些些細微的蛛絲馬跡所得出的答案,跟李信所主持的計劃完全一樣,就像桓琦親眼看見了一般。不過,令人慶幸的是,李信不需要跟他們硬抗,因為他的麾下也有著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