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大典(3 / 3)

所以,冕服在華夏曆史中,占據了極大的地位。

按照製度分為天子十二章,王九章,公七章,侯五章。十二章即為,日、月、星、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循例而減。如親王服飾,就去掉了日,月,星三章。公爵的服飾則是再去掉山,龍,二章。

而李信試穿的五章冕服,則是就隻有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紋,裳繡黼、黻二章紋,合計共五章。

說句實在話,對於現在穿的這一身衣服,李信真心是感覺無語。漢服美則美矣,就是穿著太費勁了!最起碼,他天還沒亮就起來穿,這穿了都有半個時辰了!

也難怪曆代的帝王隻有大典之上,才會穿這一身霸氣值快要爆表的衣服。感情他們是嫌累呀!

李信所穿的五章冕服,乃是徑直從府庫裏取用的。故而,采用的大多是大趙本朝的樣式,不過,冕服再變,他也就是那副模樣了!其實相較而言,大趙本朝的五章冕服比起前朝來說,還是簡潔很多的。

但是,那也隻是相對而言,冕服都是繁縟的,哪怕是簡潔的冕服依舊是繁縟的!

出了蜀王宮,立時就有幾個太監侍候著將李信請上肩與。有二十幾個力士抬著,將李信抬到了大殿。

按理說,坐上這等王者所用的肩與,本應該是有著些許感慨的。如高處不勝寒,又如孤家寡人之類的。但是實際上,不知是李信心大還是怎麼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不,準確的說,感覺還是有的。比如說,肩與太過硌人,又比如說,肩與年久失修,四處全部都是咯吱,咯吱的聲音。再比如說,冕服又重又熱,他已經後悔了之類的。

隻不過,這一切卻是已經晚了!

細樂聲中,李信緩緩坐定。而後樂聲一改,變做了黃鍾大呂威嚴厚重的樂聲。在達到頂峰的時候,停了下來。

禮部侍郎周明手奉詔書走出,先是向著李信行了一禮,而後徑直道:“傳令!“殿中的文武大臣,頓時黑壓壓的跪了一片,口中道:“臣等聽令!”

說罷張開手中的詔書宣讀道,”時逢災劫之時,吾主李信崛起於微末,興義兵,戰無不勝,……即至如今,已有軍民百萬,當於今日承天之運,建國立製,再造清平。“

“臣等叩見夏侯!”群臣再拜。

雖然沒有以前電視中所見的那股排場,但是其中的韻味卻是十足的不一樣。或青或白,或赤或金的氣運結成雲團,向著李信而來。

李信頭頂的氣運錦雲頓時彙聚,結成了華蓋狀。玄色氣運自地底升起,與著青白之色結成一座五色的華蓋,隻是五色之中玄色的氣運卻是最多。隨著森嚴法度落下,一股井然有序的意味升起。

玄色蛟龍盤旋,猛然引頸長吟,一縷玄黃色的氣息消散,而後黑龍衝入錦雲,就地一滾。化作了一條赤色的蛟龍,盤旋而出。李信看著眼前這一幕,顯然是大腦有些宕機。

不是水德嗎?這怎麼又來個火德?!

隨即,李信眼眸一閃,卻是看見赤龍之中的一幕。依舊是玄黑的本質,依舊是水德。隻是……

看著這赤龍的外形,怎麼看都不像是水德,反而是更加的像是火德。赤色的代表就是火德,不是麼?

除非……

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這個赤色的代表根本不是火德,而是漢家苗裔的身份。

那樣的話,就可以說得通了,為什麼會如此。為什麼每次漢家王朝的興起,都是火德,為什麼真正的漢家王朝,均是火德。

恐怕,那些王朝的德性也是各有不同,相同的最多也就隻有這一股赤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