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落幕(2 / 2)

但是,北魏所選的時機卻是相當的微妙。新帝繼位,持國未穩,君臣上下難以定心。而且還正值川陝大旱,民亂四起,又是平叛,又是賑災的,大趙的國庫雖然沒有見底,但是也已經折騰的夠嗆。

而在這個時候北魏興兵南來,這一下子可就成了壓垮大趙財政的最後一根稻草。用張毅本人的話來說,哪裏還有什麼辦法,還不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萬幸的是,雖然是勉強至極,但終究還是撐了下來。

不似大明朝的崇禎皇帝,咬牙撐到了最後,結果卻是撐來了一個身死國滅的結局。大趙比起大明來說,終究還是幸運的多。不過話又說回來,大趙一年的國稅都在一億貫左右,比起大明朝那可憐巴巴的二百多萬兩銀,大趙僅僅是發給士卒的餉銀都是足夠老朱家的皇帝哭暈十回。

……

臨溪縣。

駝馬道修繕完畢,擁堵在這裏役夫也是領了餉銀回了家裏,而一萬的俘役則是被帶到了隴南。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將會在那裏定居。至於為什麼,因為在那裏,有著他們想要的自由。

是的,自由!

一月前,李信頒下一條令喻,“凡囚役,俘役,願到隴南定居者,可改免他們苦役的身份,以庶人的身份生活。”或許在旁人來看,這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那些已經淪為苦役的役夫來說。

那就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情了!

在乞活軍中,想要從苦役的身份改變,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苦役期滿,自然可以恢複自由之身。可是長達十六年的苦役,又有多少人能夠活下來呢?這是一個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十不存一。

第一個方法自然是不能選擇了,那麼就隻剩下第二個選擇了!

等待乞活軍的推恩詔令!

便如乞活軍在隴南之戰所頒布的令喻一樣,“蕃人學漢話,穿漢服,自可減免其刑…”隻是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卻是注定行不通的。因為他們都是漢人,所以,他們需要做的卻是有些不同。

比如:遷民!

隴南新下,漢民稀少,怎麼辦?

遷民,隻有遷民。

但是,遷民之舉必定是勞民傷財,說不得還會滋生怨望,以乞活軍目前追求安定的意願來看,此舉卻是無法行得通的。那麼,能夠下手的就隻剩下了他們這些苦役。

由囚牢裏的囚犯,戰場上的戰俘,組成的苦役。對於他們來說,自由是絕對稀罕的物品,對於自由,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抵抗力。

於是,李信的目標盯向了他們。

話雖是如此,但是隴南一地民風剽悍,也隻有他們才能夠適應並生存下去。

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