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陳道在自傲,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一個無論是李信還是他人都認可的事實。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乃是一個讀書人必經的道路。
而能夠完成這些的讀書人,無疑會是一個相當合格的儒士。而陳道恰恰就是這樣的人,天資才華,他絕對不遜色於乞活軍中的任何一個人,如今他的劣勢就是年齡與閱曆。
這兩個東西才決定了他在乞活軍乃是處於第二批次的文臣,隻要隴南宣撫使任期期滿之後,他身上的最後一絲短板,就會被補齊。到了那時,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他振翅高飛的腳步。所有人皆是清楚,隻要陳道不腦子抽風,走到那個樞相的位置,幾乎就是板上釘釘。
李信說了幾句,而後將目光投向站在武將之首的黃鐸,眼眸之中露出了幾許複雜的意味,“黃老將軍,你真的不走嗎?”黃鐸輕輕的搖了搖頭,道:”不走了,這些日子固然短了,但是卻是末將真正舒心的幾天。況且,這建昌城,終究是需要一個能夠鎮得住大局的人。如此之人,除了主公,也就隻有末將了!“
聽了黃鐸暗含訣意的話語,李信也是微微沉默。『此次一別,再見的時候,怕是就難了!』
沉默了片刻,李信微微一笑,對著黃鐸道:“那黃老將軍可是要保重身體,大將軍的職位,我可是給黃老將軍留著呢?“黃鐸朗聲大笑,開懷道:“那末將,可要好好的活著了!“看著一眾文武將官,李信翻身上馬,
“出發!”
甲衣鏗鏘,寒鋒閃爍。巍峨軍陣,肅然前行。
望著一眾大軍消失在視野之中,陳道與黃鐸皆是對視一眼,而後相對行了一禮,異口同聲道:“接下來的日子,可就要多多仰仗宣撫(將軍)了!”
而後,兩人對視一笑,領著文武官員回了建昌。畢竟,建昌城百廢待興,雖然都初步登上了正軌,但是該操的心,卻是一點都不能少!
……
大趙崇寧二年,四月。
征戰北疆達一年之久的大趙禁軍班師回朝,綿延數十裏的軍陣帶著蕭殺冷冽之氣。顯然,這已經是一支見過血腥為何物的精兵。不再是當初那個一見鮮血就腿酸腳軟的老爺兵。每一個大趙士卒的身上都多了幾分殺氣。
赤色軍陣前行,旌旗烈烈,幡幢重重,巍峨浩大,使人頓生莊重威嚴之感。就在半月前,北魏太師蕭得裏特引兵回程,戍守北疆的數十萬士卒自然也是沒有了再在北疆呆下去的必要。
於是,在三司使張毅的強烈進諫之下,北疆駐守的大軍終於全部撤回。除了原本的鎮軍之外,禁軍,廂軍全部撤回,一個也不留。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是知道茲事體大,乃是大趙生死存亡的大事。否則的話,早在年前的時候,三司就該鬧將開了。數十萬禁軍,數十萬役夫,全部都呆在北疆,還嫌度支司不夠亂嗎?!
於是,大趙禁軍撤回來了!
這一場戰爭對於大趙來說,時間並不算長,但是規模之大卻是大趙立國以來罕見。同樣,他的影響也是罕見的。本來呢,這一場戰爭對於往常的大趙其實並不算什麼,依大趙的家底可以完全自如的撐起這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