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石道(2 / 2)

傅青主的一番話語,在一眾文武之中反響甚深。故而,在李信拍板之後,修建駝馬道就已然提上日程。而督促此事的便是武士同。

李信大軍出征之後,武士同便帶著新鮮組建的四千工程營,和萬餘俘役踏上了路程。而事實的結果嗎?自然也是令人歡心,全員都是由士兵和工匠組成的工程營效率極高。

在短短的三個月之間,便是已經鋪設出了一條勉強可供軍旅通行的道路。順道說一聲,這裏所謂的軍隊,並不是如今還在吐蕃的乞活軍,而是普通的士兵。

李信從隴南運送的黃金寶石之類的東西,便是從這裏送過來的。雖然仍舊是費時費力,但是比起駝馬道如同西天取經一般的道路好上了不知道多少,最起碼,李信從建昌運送的金銀之物,隻是用了十五天就已經送到了臨溪。這個速度,在往日的時候,根本就是難以想象的。

山道,

役夫們背著剛剛砍下的樹木從山邊撤出,這些樹木很快就會做成路邊的木柵,或者是新建的吊橋。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根被上緊的發條一般,緊密有序的進行著工作。

武士同站在道旁,看著四處盡數勞作的役夫與士卒,神色之中滿是感慨。

便是他也沒有想到,從蜀地到吐蕃的修建會是這麼的方便與迅捷,雖然說,他是這裏的主事,但是他的信心卻是最小的。甚至,他早就做好了接受責罰的準備。卻是沒有想到,僅僅隻是用了三個月,便已經完成了這些工作。

不過,隻要仔細一想,其實就能夠明白,這個速度其實也就是正常而已。

前朝極盛之時,勢力範圍也曾擴張到隴南之地,雖然隻是短短數十年,但是,在那一段時間裏,蜀地的商人為了到吐蕃兜售商貨,順著先輩踏出的道路,探索出了一條條能夠通商的路途。前赴後繼,便是形成了如今的駝馬道。

而駝馬道也為了工程營的修建,留下了一定的基礎,乞活軍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裏基礎之上,修補完善。所以,才會如此之快!

更何況,大軍行過之後,早就已經留下了一個準確的通道,比起劉邦當年,修建蜀道,卻是要方便簡單得多!而且,中原漢人王朝,隻要是想,就沒有做不出來的事,隻是缺少那一份魄力罷了!

就好比長城,自秦始皇修建以來,已有千載,仍舊是漢人抵禦北虜的有力防線。又好比杜周時修建的大運河,雖然成了杜周覆滅之因,但是後世王朝哪個又不承杜周王朝的情。

漢人缺的,從來都不是能否做到的人,而是,能否敢去做的人,能否頂著那一份壓力做到的人。眼前這逶迤百裏的石道便是一般,如果不是李信提出,哪裏又會有人去做。

至於所謂常識,其實就是用來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