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重權在握的奇人(2)(2 / 3)

翌日上午10時,西蒙爵士建議討論裝備問題。他說,英國最近正與各大國單獨進行磋商,為召開大型的海軍會議作好準備,因為大會要修改現時的海軍條約。他邀請德國到倫敦去參加類似的非正式的磋商。希特勒當場接受了。他重又提出了先前已向菲普斯大使提出過的問題:把德國的噸位限製在英國艦隊噸位的35%。與此同時,他看不出“有什麼天時或地利”能強迫他“承認法國或意大利的艦隊優勢”。

此時,希特勒戲劇性地拿出一封電報,並憤怒地讀了起來。令人吃驚的是,溫和的政治家頓時又變成了狂暴者。這封電報宣布了對那些被控叛國的立陶宛德國人的有罪判決。希特勒生氣地問,如果凡爾賽條約將英國的一部分土地硬割給像立陶宛那樣一個國家,英國會怎麼樣?如果英國人隻因為像英國人那樣行動便遭到嚴刑拷打和監禁,他們又會怎樣?

他的怒容很快便消失了,他又恢複了溫和的常態,隻要求在軍事上與英國和法國保持平衡。中午,他們是在英國使館吃點心的。這也是元首第二次步入外國大使館。午餐後,與會者又返回總理府。希特勒對俄國向西推進的企圖進行抱怨,說到這裏,他辛辣地把捷克斯洛伐克稱為“俄國人伸出來的胳膊”。他又重申,在軍備問題上,德國要求得到平等權利。西蒙和艾登都在耐心地、心平氣和地傾聽。這給施密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在兩年前,德國代表像希特勒現在那樣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好像是天經地義似的,那麼,天都會塌下來。我也不禁懷疑,比諸外交部所采用的談判方法,希特勒是否已用其造成既成事實的高招走得更遠了。”

當晚,希特勒在總理府主持宴會。他原來穿的是褐色外衣,戴紅色卐字章,現在卻改穿燕尾服。在他的翻譯看來,他是個“迷人的主人,在客人中來回穿梭,好像他是在大戶人家裏長大的似的”。宴會後,希特勒對一群朋友,包括威尼弗雷德·瓦格納在內興高采烈地大談其外交成就。他像小學生似的,又是拍手,又是拍膝蓋。“了不起的人物呀,那些英國人,”他說,“即使撒謊,他們也撒得漂亮,一點兒不像法國吝嗇鬼。”

會談結束後一天,希特勒把與英國海軍之比是35%一事告訴了海軍總司令,並指示他按計劃建立海軍——但“不要大肆宣傳,以免使英國對其他大國的困難處境複雜化”。希特勒決心與英國和睦合作,並繼續向對德國處境表示同情的有影響力的公民們獻媚。4月間,他在慕尼黑寓所為奧斯瓦爾德·莫斯雷爵士舉行午餐會。莫斯雷退出了工黨,當上了“英國法西斯聯盟”的主席。他評論說,希特勒的“迷人的態度完全消失了。也許這是個不合適的話題。反正,他並未試圖施展那種效果。他很樸實,整個午餐過程中,他都以溫柔得幾乎像女性的魅力待我”。

在倫敦,一位極為重要的德國事業的追隨者,正在重申其先前的同情。他就是威爾士親王。在與霍希大使進行的一次長談中,這位王位繼承人“再次對德國的地位和期望表示完全理解”。

在柏林,由於赫爾曼·戈林和女演員埃美·鬆納曼準備結婚,繁忙的國際事務也黯然失色了。

由於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會議同一天在斯特萊薩召開而被貶黜了。希特勒原以為法國的建議其他兩國是不會接受的,但與其願望相反。會議發表了一項聯合公報,譴責德國的重新武裝為不合法,並重申忠實於羅加諾原則。賴伐爾、麥克唐納和墨索裏尼的出席又為公報增加了份量。原想孤立法國的希特勒,發現自己有受孤立的危險。數周後,法國與蘇聯簽訂了互助條約,這樣便加重了他的危險。由於蘇聯——法國條約與元首的基本戰略格格不入,希特勒便重又竭力向他的朋友羅德米爾勳爵保證,英國沒有理由怕德國,5月3日,希特勒寫道。從建黨早期開始,他就計劃要與英國合作。“英國與德國這樣的條約,不但對和平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也代表了世界上1.2億最寶貴的人民的願望。英國曆史上搞殖民活動的舉世無雙的天才及其海軍力量,將與世界上第一批軍國主義之一的國家的力量結合起來。”

羅德米爾是用不著說服的。在他的報紙中,他繼續為德國描繪出一幅和藹可親的形象,但是英國總的反應是恐懼的。當麥克唐納得悉希特勒將於5月中旬後發表重要講話時,他表示關切,並決定在演講發表後讓下院辯論軍備問題。

這篇令人害怕的演講是在5月21日作的。希特勒再次讓世界吃了一驚。他說,他的主要目標是和平,他也不抱征服的夢想。他宣布,戰爭所帶來的,隻是毀滅國家的花朵。在重申“德國需要和平、希望和平”後,他提出與各鄰國簽訂雙邊互不侵犯條約,並保證遵守羅加諾公約。他所需要的無非是相當於英國海軍力量的35%的艦隊而已。他保證,那將是他的最後要求。“對德國而言”,他發誓,“這個要求是最後的,永遠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