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褒姒真的為“紅顏禍水”嗎(3 / 3)

一切都在於男人的品德。“君有德,奸化為賢;君無德,賢化為奸”。如果一個男人的品德高尚、分辨是非清楚,那他身邊即使有妲己、褒姒這樣的女人,也會被他所感染;如果一個男人的品德就不高尚,不能分辨是非,即使身邊有了像薑皇後、唐朝的長孫皇後等這些賢德的女子,他的江山事業也不會順利到哪裏的。所以說,不管妲己也好,褒姒也好,並不是她們有什麼錯,而是遇人不淑,沒有遇到一個賢明有道德的男人,所以並不能怪她們。周文王、周武王的時代之所以出現了許多賢明的人,那是因為有了品德高尚的君王,並不是沒有美貌如花的女人,所以女人的好壞在於男人。

古人常以佩帶美玉來彰顯自己的德行,夏桀亡國的時候帶著自己喜歡的美玉投奔了一個邊塞小國,殷紂亡國的時候渾身上下帶滿了美玉而自焚,難道我們說他們是因為美玉而亡國的嗎?為什麼自古就沒有人提出這條觀點呢?所以說,夏桀、殷紂亡國不在於美玉,更不在於女人,隻是他們沒有品德可以服眾,沒有能力可以領導國家,所以才導致了亡國的,這關妲己、褒姒什麼事呢?

所以說妲己、褒姒沒有錯,“紅顏禍水”更是謬論,不過是把男人因為沒有能力所犯的錯歸咎到女人的身上,不過是為自己的無能找借口,不過是為帝王隱諱而嫁禍於人。

(五)真假褒姒

一直以來,與褒姒聯係在一起的總是“亡國妖妃”“紅顏禍水”“狐狸精”之類的狠毒字眼,好像她的罪行罄竹難書。在《史記》中,關於褒姒的身世扯得很遠,很玄。目的是想證明,褒姒其實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龍的唾沫化作龜鱉,附著在一個宮女身上,製造出的一個妖孽。而這個妖孽的出現注定了周的滅亡。這就是典型的“妖魔化”,古人搞垮搞臭某個人的慣用伎倆。這不是真實的褒姒。

如果抹去刻意的“妖魔化”,褒姒其實有著悲慘的身世,也算是個苦命女子。她一降生就被視為怪物,自己的親生母親也因為她而被處以極刑。用現在的話說,在她來到人間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沒有媽的孩子。一個沒有任何意識的孩子,也因為離奇的經曆遭遇殺生之禍,被拋於清水河之中。幸好水中魚兒紛紛遊來將她托起浮出水麵。一個男子因妻子賣桑木被抓,傷心地來到清水河邊,看到她被魚兒托著,吃了一驚,驚詫之餘將她救起,並帶回褒國撫養。

生長在以賣桑木為生計的家庭,可見其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富裕。後來因為被人看重,被養父賣給了別人,自己的命運就像浮萍一樣,沒有一個安定的根。經過一番精心包裝,又被人送到宮中,作為一個禮物或者說是一個交易品而獻給了周幽王。幽王好色成性,見褒姒烏青的發絲盤起一個月牙形的髻,青翠似水的玉簪插在髻上,美眉明目,指排削玉,紅唇更是嬌豔欲滴。耳上還有一對珍珠耳墜,柔光四溢。幽王不禁大喜,立刻封褒姒為王妃,對其寵愛有加。但誰又會知道這如花如月的美豔容貌下藏著一顆蒼老枯竭的心。

而周幽王像中了蠱似的迷上了褒姒,絞盡腦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是褒姒也跟鐵了心似的,冷酷到底,就是不笑。於是,後來就有了那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於遇到了一個昏君。但是很多人卻認為是褒姒導致了周幽王的昏庸。其實不然,在褒姒進宮之前,周幽王已昏庸無道。他不理朝政,沉迷於吃喝玩樂,荒淫無度,聽信讒言,打擊忠臣。再說,周幽王寵不寵愛她,她並不能主宰。想想褒姒這一生,其實充滿了不幸。出身貧寒,由人買賣,受人擺布,之後又被送進深宮,與昏君作伴。如此淒慘的經曆,她能笑得出來嗎?而在最後,犬戎攻入西周,此後杳無音信,生死未卜,結局實在是悲慘。

褒姒走了,走進了曆史。有人認為她和妲己一樣是“紅顏禍水”,也有人說褒姒雖然“禍國”,卻不像妲己那樣“殃民”。其實,她就是一個普通女子,卻成為一段曆史的終結者。可是,她何嚐不是曆史的締造者呢?沒有毀滅,哪來新生?一個腐朽的社會,存之何用?如果這是一汪絕望的死水,索性潑它個破銅爛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