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夜已經深了,你同忠嬸娘休息去吧,明日還有許多事情等著太後主持呢。”高夫人說:“你來了很好,我正有話要對你說。”李來亨說:“請奶奶吩咐。”高夫人說:“今日幸而我及時下山,來到九蓮坪,避免了一場大禍。你自己當家做主,已有七八年了,可是在緊急時候還是不能考慮周到。今日眾將會議,商討大計,有人打算出降,你就忍耐不住,想動武。你沒有想到,這恰好合乎胡人的心願,他們正巴不得我們自家窩裏先殺起來。何況,如今大兵壓境,內無糧草,軍心不可能還像以往一樣。倒不如願走的就讓他們走吧,留下的能夠一心一意同胡人打仗,如果硬把願降的留下,等到胡人攻寨時,他們豎起白旗,整個寨子就沒法守了。這不是動武的時候。好合好散,不看今日,多看昨日,以往二十來年,這些人都在闖字大旗下邊,出生人死,立過功勞,縱然沒有立過功,也吃了不少苦。今日就讓他們走吧。還有那些婦女老弱,留下白白地死在九蓮坪寨中,對我們也沒有好處,何必呢?讓他們都走吧。你今日心也太窄了,幾乎出了大亂子。”李來亨說:“奶奶說得很是。孫子今日一時忍耐不住,幾乎互相殘殺。”高夫人說:“你知道就是了。你走吧,我同你忠嬸娘也要趕快休息,明天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上午巳時不到,清方的勸降使者果然來了。一個是高夫人的本家侄兒高守義,現任辰常道總兵,這次也是前來圍攻茅廬山的一個重要將領;另一個是李國英手下的文官,候補道銜,姓陳。他們隻帶了二十名親隨。
當他們進人九蓮坪寨中時,從寨門到寨內站了很多兵將,十分威武。李來亨坐在他的國公座上,沒有出來迎接,由他的中軍總兵帶著使者進去見他。這使兩名使者心中略為感到屈辱,覺得自己是堂堂大清朝的官員,而李來亨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居然還這樣傲慢。可是他們也不好說什麼。施和之後,李來亨讓他們坐下,說道:
“今日我李某困在九蓮坪一帶,隻能同胡人決一死戰。我自己決不投降,你們二位不必開口。我部下有願意出降的,我不阻止。至於有多少人願意出降,什麼時候出寨到你們胡兵營中,以後應該怎麼辦,我手下人會同你們詳談,訂出妥當辦法。我的事忙,恕不相陪了。”他拱拱手,站起來走了出去。隨即有一位武將將兩位使者帶到別處,同李來亨指定的將軍談判。原來他們以為整個九蓮坪的人馬都會出降,沒有想到願意投降的人並不很多,都是一些不怎麼能夠打仗的,或手下已經沒有什麼兵的將領。不過這也很好,既然有一部分人願意出降,就可以減少九蓮坪守寨的力量,也可以奏報朝廷。對於李來亨這邊所提出的條件,使者都答應了,即:不許殺戮投降的人;不許劫掠他們隨身帶走的財物;不許欺侮婦女。他們認為這都很容易辦到。隻是他們還不能最後做主,還需要回去稟報上邊,才能算是定局。現在他們初步商定,出降的人於明日下午申時正出去,前邊有一人手執小白旗。清軍方麵派人在路上照料。